好房網News記者黃慈雯/整理報導
北市府擬調降建商餘屋囤房稅稅率從3.6%降到2%,引發爭議,北市長柯文哲解釋,因為房子蓋好不可能馬上就賣得出去,降低稅率只是給建商1年的緩衝期,緩衝期一到就會課回原本的3.6%。對此,學者花敬群表示認同,認為建商手中的房屋中是存貨,並不是買來投機的,當然不應該與囤房畫上同等號。

建商降囤房稅率事件吵得沸沸揚揚,學者花敬群認為,沒有建商不想趕快賣房,所以更沒有要囤房的原因,政府也就不應該用囤房稅打建商。 (好房資料中心)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在個人臉書發文表示,北市財政局將囤房稅排除建商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建商手中的存貨都希望趕快賣出,沒有囤的道理,政府也就更不應該用囤房稅來懲罰建商。
且花敬群也說,如果北市府堅持用囤房稅打建商,其最大的用意是要逼建商快速降價,但房價要降並不是用硬打的方式,終究是要由市場內部產生,並透過合理的制度改革來調節,「對於不合理事務的改革,我堅持要用合理的方式與過程」。
但前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卻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北市府未來若同意建商持有一年未出售的房屋就可適用低稅,大幅減輕持有成本,根本就是在打擊居住正義。且若是建商因為賣屋者非故意囤房就可以降稅,那以賣房為其目的的多戶投資客,加上他也不是故意要囤房,那是否也可享有第一年2%的優惠,而非持有6戶以上就要課3.6%?因此,張金鶚認為,從事實認定上,手上持有多戶房子就是囤房,而故意與非故意不易認定,也不疑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