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大陸冷氣團加上環境水氣偏多,天氣轉為濕冷,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金門等6縣市,恐有攝氏10度以下低溫。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連續多日天冷,少動、不喝水,腸胃道蠕動受影響,部分民眾會選擇在冷天進補,患有肝炎的民眾,恐因此增加腸、胃靜脈曲張的機率,一旦破裂,致死率破七成。
朱光恩表示,天氣冷,對於部分腸胃道功能障礙的患者,會出現拉肚子或便秘的現象,如平時腸胃道不佳的人,天冷時喝冰水,容易刺激腸胃道,而導致拉肚子。但有更多的人是選擇「不喝水」,冬天不像夏天會一直流汗,容易感到口渴,天冷時比較容易因為多喝水跑廁所,為降低跑廁所的頻率,加上又沒有特別渴,反而讓飲水量降低,導致便秘。
天冷還會出現「進補」的飲食現象,朱光恩表示,冬天來到胃腸肝膽科的患者,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的比率明顯提高,幾乎都與冬季進補、飲食狀況混亂有關。
他提醒,冬季進補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平時腸胃道不佳者,進補次數一定要減少,另外一群需要注意的是B、C肝患者,冬季進補的食材大多會添加酒精,不少肝炎患者,在冬季時,會因為過度進補,導致原本的靜脈瘤出血,如果是原本就有腸胃道靜脈曲張者,很可能因為某次不小心喝太多酒,而導致腸胃道靜脈曲張破裂,一旦破裂致死率極高,可達七成。
朱光恩表示,腸胃道靜脈曲張破裂,如果只是輕微出血,排便的顏色會立刻反應,顏色呈現如柏油路的「黑色」,出血若嚴重,會直接從嘴巴吐血,此時若沒有立刻急救,救回機率不高。
朱光恩提醒,即使天冷也不該少喝水,每天的飲水量應該維持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水溫刺激腸胃道,建議多飲用溫熱開水,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也能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抵禦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