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如果你正在用餐或享受某種美味的食物,會不會感到心裏有一團陰影,使你飲食難安?也難怪,從今年10月底以來,台灣的食品安全亮起一長串的紅燈。
根據媒體報導,咱們家家戶戶,餐餐必備的食用炒菜油居然摻假或暗藏有害物質,而最令人膽戰心驚的是涉案的製造商多為具全國性知名度的大型公司廠號!意味著廣大的消費者很可能盡皆入殼,難以倖免。對於向來以台灣寶島福地為榮為傲的國人同胞來說,的確難堪至極。
不過,在各家媒體長篇累牘的報導中,我們對事情的真相仍然難窺全貌。到底食品添加物的安全底線何在?人工色素、銅葉綠素、三聚氰胺、塑化劑等等物質在何種條件下、多少劑量下才會危害人體健康?過去所消費的混雜油品是否已經引起體內的變化?應如何防範可能造成對健康的危害?
經過精煉之後的棉籽油是否與罹患癌症有關?是否在結合了其他的致癌因素之後,才會引起病變?為何它在全世界各地普遍被接受作為食用油?是台灣的標準過高?還是檢驗標準或方法有別?抑或是國內媒體發揮更嚴格的監督功能,反而是國外的消費者被蒙蔽了?再不然,難道是台灣媒體藉機炒作新聞,故意小題大作?
20世紀知名趨勢作家Alvin Toffler在他那本驚世之作—The future shock(未來震撼)一書中特別強調information overload(資訊超載)將是人類未來世界的現象之一。他認為當資訊過於氾濫,其數量超過收訊者所能承受的負荷量時,往往造成收訊者在認知、理解上的困難而無法作出有效的決定。
也就是說,由於訊息在媒體上大量湧現,使得閱聽人目不暇給,而被迫忽略或僅能稍加瀏覽某些重要關鍵訊息,最後反而導致對事件真相的誤解或不解。中國有句老話:「盡信書不如無書」,照字面解釋起來雖不盡相符,但同樣寓含著對訊息過剩的警示意義。
觀察大半年來台灣的重大社會事件,從漁船遭擊、士兵遇害、麵包炒股、黨內操戈、藥品藏毒,直到最近的食油造假事件,一波又一波資訊氾濫的洪流早已將全體閱聽大眾淹沒其中,人人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識其梗概而不識其內中究竟。每一事件的根本與是非曲直連理應「作之君、作之師」的政府主管官員們都個個瞠目結舌,含糊以對,那無知的小老百姓恐怕也只能人云亦云地隨波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