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人口老化加上藥局經營模式轉型進化,以及連鎖化浪潮持續發酵,藥局與餐飲業並列,成為後疫情時代店面市場展店最積極的二大業種,近期中南部知名的丁丁藥局,並吸引企業公開收購股權。
據財政部統計顯示,全台藥局店數逾1萬店,比小七還多,年營業額1,669億元,店數、營業額雙創新高。
![從退燒藥、軟便劑到抗生素,缺藥從社區藥局擴大到醫院,健保署決議重新計算受影響藥品。圖為社區藥局藥師照處方簽抓藥。(本報資料照片)](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I5MDYzMW5ld3M,/27464374c66b6653_450x301.jpg/qs/w=600&h=600&r=16888)
去年包括西藥零售、醫療耗材零售、藥品及醫療用品零售的藥局家數,已達1萬584店,創下新高紀錄,營業額也有7%的成長,近年因疫情衝擊空置的店面,最近都開出藥局。
以台北市府商圈為例,就有藥妝店撤出後,過去一年反而新增2家藥局,不少商圈的角間店面也都開起裝潢新穎的藥局,中大型門市單月的營收可超過450萬元。
財政部統計顯示,西藥零售、其他藥品及醫療用品零售二大業種去年營業額均首度突破700億元大關,醫療耗材零售去年營業額亦達新高的263億元。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藥局產業蓬勃發展、開店加速與人口老化狀況有關,銀髮族除了定期拿藥外,還會添購相關的保養藥品,長照也針對輔具有所補貼。
藥局也不斷進化,經營模式更為多元,包括跨足寵物健康照護、日系藥品保健食品等,藥局的商品服務中又以保健藥品、健康照護,毛利更甚於婦嬰用品、處方藥品,且藥局的經營場所裝潢也更為現代化,進而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台灣藥局商機也吸引企業持續投入,2009年至今出現2波的整併潮,且藥局連鎖化趨勢日漸明顯,也加速了近年藥局在疫後店面市場中,成為展店的主力業種之一,曾敬德表示,目前連鎖化的占比台灣僅約2成,遠低於美國、日本等國家,業者推估藥局連鎖化的浪潮仍持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