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經濟部盤點國內閒置工業區土地面積達747公頃,行政院長賴清德昨(14)日裁示,閒置工業區處理方式由「代為標售」改為「強制拍賣」;經濟部預估,媒合需求加上強制拍賣,每年可增加活化土地面積約130公頃。
賴清德裁示,閒置工業區處理方式由「代為標售」改為「強制拍賣」(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為活化閒置工業區土地,行政院5日召開會議討論此議題時,決定採「代為標售」處理方式。
不過昨日會議後,賴清德裁示,工業區閒置土地處理決議轉為「強制拍賣」,原則採取「先罰後賣」,詳細條文文字、內容與罰則,於19日行政院長與立法委員便當會上決定。
經濟部官員說明,工業區土地的私地主若三年內都沒有使用、建廠,便會被認定為閒置,政府會通知二年內應盡快使用,若限期內仍未使用,便「先罰後賣」,以強制拍賣方式讓閒置的工業區土地能確實使用。
至於為何從「代為標售」改為「強制拍賣」?經濟部官員表示,兩者精神上差不多,都是強迫釋出閒置用地,供有需要的人使用,主要是基於適法性才去調整,屬於法律層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