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成蔭、王慧瑛/新北報導
新北三重區六張街建案鄰損案基地面積僅99坪,截至去年11月中旬,新北市共核准587件危老重建案,其中小於100坪有220件,因雙北土地價位高漲,市區土地整合不易,「鳥籠危老案」增多,基地小、成本小,施工安全及品質是否打折扣也引起關注。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汪俊男說,三重危老重建案施工出包問題不在危老案面積小,而在於近年營建量能的供需失調及專業隱憂,推動危老重建不需要因噎廢食,而是要正視營造業體質,尤其疫情過後,各地掀起一波工地熱,許多營建業出現省成本、找不到專業人力等困境,需要透過法令及政策引導,讓營造業有更好的施工品質和技術累積。
危老重建沒有基地面積限制,只要房子屋齡逾30年,政府有提供耐震能力初評、重建計畫補助,及工程貸款利息補貼等。容積獎勵方面,可獲基準容積1.3倍,或原建築容積1.15倍。
莘聖沐光居在施工挖地下室過程發生損鄰,造成左右兩棟房子傾斜並火速開拆,民眾一夕間失去家園,肇因仍持續調查中。
汪俊男說,蓋房子過程損鄰除了建設公司難以迴避責任,營造端也是重要角色,近年許多小型營造廠確實面臨專業人力不夠困境,甚至將本求利,造成品質或把關缺口。
汪舉例,台積電能成為台灣驕傲,重要的基礎來自內部品質的控管及良率的追求,建築師的監造、政府的查核其實都是第二線,真正關鍵在於營造廠的專業素質。
「社會觀念也要一起提升!」汪俊男說,台灣營造產業若要進步,要尋求更好標準,勢必會多一些成本,這也仰賴業主、消費者對營造業有更多支持及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