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鼓勵生育這個議題近期引發眾人關注,從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到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等人士,都對生育率下滑和人口萎縮發出警告,呼籲人們多生小孩。
《財星》雜誌報導,馬斯克在2021年說,人口數下降可能是文明最大的威脅。他去年呼籲義大利等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多生小孩,並示警人口滑落伴隨的經濟後果,他說,義大利是「絕佳的投資去處」,但企業會捫心自問,「會有足夠的勞動力支持嗎?」
誠然,各國政府已推行降低成家與生育困難度的政策。然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科學與科技研究助理教授梅臣特、華盛頓大學人口與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布朗認為,生育率本身並非問題所在。
他們在學術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寫道:「在出生率上做文章,並不是解決社會、經濟、環境問題的有效方法,從法規和重新分配來著手,向來是更好的因應手段。」他們主張,鼓勵生育主義是根植在促進經濟成長要有大量人口這項錯誤觀念。
他們說,政府若未直接干預,任何額外的財富增長通常由收入較高者享有,犧牲的是勞工與消費者。
梅臣特與布朗寫道:「從這樣來看,鼓勵生育主義(pronatalism)是一場龐氏騙局,也就是仰賴後繼者為早期投資人提供報酬,而這種重擔多落在女性肩上,她們常在沒有合適醫療照護或可負擔托育的情況下,承擔多數的生育責任。」
他們表示,鼓勵生育的政策,對提高生育率並無太大幫助,例如義大利2020年就已推出家庭法案,即便補助托育、加碼陪產假、提高職場媽媽的薪資,但該國的出生率仍持續下探。
在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引發年輕世代無法支應較年長世代社會安全福利金的疑慮。
不過,梅臣特與布朗主張,就算是美國人不生更多孩子,社會安全制度也不會垮。支持移民的政策可擴大勞動年齡的人口數,支撐退休金制度;提高免徵福利金的所得上限也是一個方式。
他們說,各國政府仍能提供陪產假、生育減稅福利、及高品質的托育,但為了下一代好,不一定要提高出生率。他們總結,鼓勵生育主義提供的其實是空洞的承諾,認為人口更多便能解決各國目前的社經問題,但這不過是把過去的債務留給下一代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