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台北市都更改建速度緩慢,即便目前柯P主張從公辦都更著手,但產權整合往往是最艱難之處,學者就建議,北市應該加強省時省錢的「都更整建維護」,從優良地段如民生社區劃定整建維護區,先做一個典範,打破民眾認為都更一定得改建的迷思。
老宅整建維護的都更型態應該更受政府推廣。(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指出,老屋是否堪用,應該先從物業健檢查開始,建議內政部、財政部及衛福研訂「老屋危險分級評估方案」、「老屋整建分級融資補助方案」及「社會弱勢居住自宅安全分級補助方案」,讓民眾先了解居家環境,再透過大型修繕延續房屋生命。
逢甲大學土木系教授張智元說,台北市都更改建速度緩慢,加上新案釋出房價高,甚至有民眾無力再負擔增加坪數的費用,與其如此,不如去思考如何延長房屋壽命。他指出,透過整建甚至能讓房屋維持使用至70年,只是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風氣跟做法。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黃世孟指出,都更不應該只走「推土機型」的都更改建,希望政府可以劃定整建維護區,「裁縫機型」的都更整建,也應該成為都更主軸。他舉例,北市府應該針對優良的地段如民生社區,作為誘導補助區,整修後其實還可住30年,他強調,「有故事的地方最美」,房子不是要追求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