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馮牧群╱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大刀闊斧改革226戶具有公安疑慮的頂樓違建,並限制屋主在3月20日前自行處理完畢。民間團體指出,長期以來因房東違規加建、隔間而引發的租屋意外很多,市府維護居住安全的決心雖好,但建議應更審慎看待拆除行動對租戶造成的影響,擬定配套措施。
台北市即將拆除的226戶違建中,可能住著需要社會關懷的弱勢族群。(好房網資料中心)
積弊許久的違建問題猶如社會毒瘤,長期不積極面對的結果,使得違規增長的部分與社會交疊錯生。崔媽媽基金會發現,從目前公布的拆除名單中可以看出違建的使用現況多元,有部分作為屋主個人辦公或儲貨空間,有更多房屋因租金低廉,成為年輕學子、時薪勞工、單親家庭等不同族群落腳台北的棲身之所。面對拆除限時令,考驗的除了是屋主的配合意願與市府的執行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住在違建的房客,是否皆有轉換居所的遷移能力。
崔媽媽基金會表示,拆除限時令下達前,市府應考慮現有租約因提前解約衍生的賠償責任、搬遷負擔等種種爭議,若這些交由房東、房客雙方自行協議,並非負責之舉,市府也該思考如何提供相對應的諮詢管道,甚至是轉介輔導,以降低日後糾紛發生的可能。在要求房東3月20日自行拆除並解決現有租約的同時,應及早完成這些準拆遷戶的使用現況盤點,以保留餘裕的時間讓租戶找屋。
崔媽媽基金會呼籲,違建雖不符合建築法令規範,但在長期未受重視的租屋市場中,的確是部份底層房客被迫租住低價住宅的替代性選擇,柯市長在下刀前,應先提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就像手術前除應做好全面診斷,更應連同術後的照護一併考慮在內,才是改變城市的最終目的。
據台北市社會局目前規劃,將違建租戶初步分為大學生、上班族、法定弱勢族群三類,像是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身障者,將輔導申請急難救助與租金補貼,至於另外兩種,市府將與民間團體合作協助租戶找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