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昕穎/新竹市報導
交通部前部長陳建宇昨對五項軌道建設提質疑,指新竹輕軌去年底審查時因運量不足未過關,「為何現在又可納入?」新竹市長林智堅強調,新竹爭取輕軌廿年,不分藍綠的四任前市長都有提出,全案經長期理性討論,且是多數市民期待。
新竹市長林智堅強調,新竹爭取輕軌廿年,不分藍綠的四任前市長都有提出。(圖/聯合新聞網)
🎍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林智堅表示,根據去年底委託台灣世曦辦理「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依據新竹市最新社經資料,重新審視運量、土地開發及沿線都市發展策略,數據顯示,新竹地區已達輕軌建設的門檻。相關報告會在近期送出。
過去審查辦法強調運量及自償率,但潛在運量往往被忽略,導致城市失去基礎建設的機會,例如捷運淡水線的前身台鐵淡水線,運量每日約二萬三千人,捷運淡水線通車後,運量提升至十萬人,創造大量衍生需求。
「這是一條不塞車的新選擇」,林智堅指出,根據社經條件、產業發展、人口成長及潛在運量,新竹興建輕軌捷運的條件優勢遠大於其他縣市。由於輕軌捷運遲無法在新竹實現,政府只能不斷增加道路應付需求,造成公車系統也成陷在車陣中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