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雅玲、張曼蘋、蔡容喬、鄭朝陽/綜合報導
反萊豬公投沒過關,往後如何辨識萊豬,只能靠產品標示和政府稽查。不過,各地都查到豬肉產品標示不合格的現象,且都是加工品,顯見產地標示不明防不勝防,然近期中央決定明年不再補助地方稽查人力,除了擠壓其他地方公衛業務,也被質疑管理萊豬是玩假的。
據了解,衛福部十二月三日、八日兩度在和地方衛生單位的工作聯繫會議中,會中多個地方衛生單位擔心,反萊豬公投若沒通過,稽查案量會暴增,建議衛福部持續補助稽查人力,但衛福部仍決議回歸常態業務,回絕多個縣市提出明年持續補助豬肉專案稽查人力的提議。食藥署昨表示,補助地方人力,暫時無法回應。
近期包括台北、新北、雲林等縣市都查到豬肉產品標示不符或未標示,且不合格產品都是加工品,如香腸、肉排等,萊豬若不落實標示,將防不勝防。如新北查出十五件未標示豬肉原料原產地、一件標示不實,都是豬肉加工品;高雄也有一件豬肉排的加工業者未標示原料原產地,也不配合改善遭罰。
讓地方困擾的是,今年因應萊豬開放進口,全台地方衛生單位稽查業務量暴增,包括食品工廠、食品製造業、物流業、餐飲業等稽查對象就有六十萬家,更別說還有業者不在登記範圍,地方反映稽查人力根本難以負荷。中央今年初補助各地萊豬專案稽查人力,六都各補助十人,其餘縣市依需求各補助數名。
高雄市衛生局官員表示,明年中央訂的檢驗量能目標和今年一樣,沒有專案補助。台北市衛生局食藥科長陳怡婷表示,原本年終就有不少食品抽驗業務,若中央遲未補助,只能先調整稽查順序,優先稽查豬肉產品。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秘書長陳奕曄說,肉品標示絕對有必要,政府必須建立萊豬標示、進口源頭登入、流向追蹤與罰鍰制度,靠地方稽查永無止境,且一定做不好,只會排擠其他重要的公衛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