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正海、邱書昱/台北報導
北市府以機車退出人行道2.0作為洗刷「行人地獄」首推政策,議員評估,蔣萬安4年政策完成後,約減少7000個機車停車格,停車愈來愈難,令機車族水深火熱。市長蔣萬安承諾會請停管處研議將機車位補回來。專家則指,應該要有路外停車場的配套措施。
北市「機退2.0」選址原則是北市「八橫八縱」道路為主,議員鍾佩玲昨在市政總質詢指出,從北市的交通政策中,看不到希望,停車格愈來愈少,而且在停車需求大的地區,停管處還同意在「機車彎」設電池交換站以及自行車架,造成停車需求大卻沒車位停,還讓周邊巷道違停嚴重。

鍾佩玲舉例,北市仁愛路完成機退2.0的部分路段,原本可以停放60至70輛機車,現在只能停10輛,如果做「機車彎」要到7成替換比率,應該要補回40多個停車位才對;且根據北市交通局的業務收入,明年編列的歲入比去年增加,停車位不斷減少,為什麼收入會增加?是否要提高停車費,或擴大收費範圍?
蔣萬安表示,機車族找車位一直不容易,他還是希望機車族能容易找到停車位,未來的政策「機車彎」不會設電池交換站和自行車架,除研議配合停管處將車位補回來,原則上機車彎配合「機退2.0」,確定就是停放機車為主。
如何補機車位?停管處長李昆振指出,會用汽車位替代,或從公有、國有地上努力找;至於業務收入來源包括路外停車場的收入,目前市府沒規畫擴大收費或收入範圍,蔣萬安也承諾明年不會擴大收費或調漲收費。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北市選八橫八縱道路的機車退出人行道,減少的機車停車格可以利用路幅較寬的道路設置停車彎;汽車停車格也能改畫成機車格或者共用,不過,市府就該再思考被取消的汽車格,是否有路外停車場的配套措施。
他認為,公用自行車YouBike也會占人行道空間,屆時停放的位置也要重新思考,建議八橫八縱應該要和缺乏行人設施的道路一併作為示範區,市府要有前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