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黃有容/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雖然民眾減少到百貨、夜市或市場消費,到餐廳也寧可外帶,但眼看疫情催化「宅經濟」,全台相關業者都在自救「求轉型」。經濟部也在振興預算中,編列一點六五億元,要補助餐飲業和十家外送業者合作,以最快速度幫助業者「轉型升級」,同時也有一億元預算將補助零售業者到電商平台上架。

根據超商雙雄二月營收統計,由於部分民眾選擇「宅在家」,自煮生鮮業績攀升四到六成;擔心出門逛街「群聚」,超商宅配件數更年增三成。超商業者也紛紛加強線上App功能,結合線下門市快速取貨,減少民眾在店面停留時間。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雖然民眾減少到百貨、夜市或市場消費,到餐廳也寧可外帶,但眼看疫情催化「宅經濟」,全台相關業者都在自救「求轉型」。圖/聯合報資料照

餐飲業者受疫情影響叫苦連天,不過,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在外送費加持之下,二月疫情期間外食費不減反增,年增百分之一點四四。顯示民眾仍有外食需求,外送行業剛好在防疫時期,串接起市場新需求。
在台北市東區的下午茶咖啡廳業者王先生指出,疫情期間整體營業額一口氣掉了三、四成,於是他改做「麵包外帶」,雖然內用的業績慘兮兮,但外帶業績成長了一倍。東區上班族午休再也不去餐廳,但外帶便當銷量火燙。
不只餐飲業者自發性改變營運模式「自救」,經濟部也計畫透過宅經濟,助產業紓困。經濟部官員指出,六百億元經費中,分別有一點六五億元規畫補助餐飲、菜市場、夜市業者和外送業者合作,一億元協助零售業者上架電商平台,另外也編列零點五億元提供人才培訓。
官員表示,經濟部著手打造的「外送媒合平台」,目標是「紓困性質的振興」,要讓過去因為外送上架費太貴,而沒有使用的餐飲業者,在疫情期間能嘗試新的銷售管道。
上周四經濟部商業司已邀集十家國內外的外送業者,以及餐飲業者、公會、加盟業者等研商媒合模式。官員說,經費將以補助餐飲上架為主,但為避免淪為圖利外送業者,本周將持續與業者代表討論補助模式,目前偏向每案補助上限一點五萬元,預計幫助一點一萬家餐飲業者,也有外送業者已允諾給予上架優惠。
在電商補助方面,經濟部也已經邀請電商代表、公會,與零售業者代表、公會開會;官員說,電商業者都很樂意幫忙,甚至部分電商平台已經主動釋出上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