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蔡宗穎/台北報導
台北市約有64萬戶屋齡超過30年的老房子,市議員詹為元發現,都市更新不只有最小面積規定,還需考慮同一街廓鄰居意願,民眾更願選擇危老重建,導致北市都更基地迷你化,使得「牙籤屋」林立影響市容。北市都發局表示,會透過不同政策性容積獎勵提高誘因。
北市近5年核定都更案件數有261件,詹為元指出,雖只要求3分之2以上所有權人同意就能進行,但都更有最小1000平方公尺面積限制,公辦都更還要求2000平方公尺,另需考慮同一街廓鄰居意願,條件限制多,民眾參與意願低。
詹為元表示,反觀危老重建近5年核定件數達869件,為都更核定數的3.3倍,且危老重建無最低面積限制,曾有僅18.45坪就通過核定,不用遷就他人意願,民眾更願選擇危老重建,也因此導致北市都更基地迷你化,讓基地面積小、又高又窄被稱為「牙籤屋」的樓房充斥街頭。
他批評,市府政策性獎勵容積等同放任房價上漲,與居住正義理念背道而馳,且北市都更容積獎勵以225%為主,誘因不足導致民眾參與意願低,要求市府解決牙籤屋問題同時,也須重新檢視現況容積並檢討齊頭式容獎。
都發局回應,北市現況容積已滿足居住需求,提高基準容積會降低公設服務水準,且基準容積高低與危老、都更件數無直接關聯,一致提高基準容積也不能讓窳陋地區受益,目前仍以不同政策性獎勵容積增加誘因,重建老舊建物。
北市都更處表示,都更設有最低面積限制,大範圍都更較不會出現牙籤屋,然而整合人數多造成時間及成本較高,都更與危老重建各有利弊。中央也有立法提供多元都更的選擇,加速解決都市老屋問題。
至於容積獎勵,都更處指出,容獎上限受限中央「都市更新條例」規定,目前也並未考慮從調整現況容積著手,且申請個案也會依基地條件選擇爭取適合的獎勵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