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領頭下,台灣製造供應鏈正在發生向美國投資設廠的趨勢,中華經濟研究院2日表示,這一方面是廠商搭配川普政府的製造回流美國政策,新產能會規劃放在美國,廠商反映,全球供應鏈正重新整合,這應會是台灣製造業的新契機。
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領頭下,台灣製造供應鏈正在發生向美國投資設廠的趨勢。(截自維基百科)
中經院長吳中書表示,美國市場是全球最重要、最有消費力的市場,可以因就地服務美國廠商及消費者,我製造業在成本上有更多優勢,美國此次景氣回溫的領頭產業是軍用設備、航太電子、車用電子,台灣赴美投資設廠,對台灣是良性的互補推動,結合日本工業生產的精緻化,以及台灣產業應變的彈性,可以真正提升製造產業,「郭老闆就是看到這一點了」,考量的是未來5年的發展。
過往台灣製造業到海外投資經常面臨嚴重挑戰,如台廠在大陸後來陷入「紅色供應鏈」的威脅,甚或減損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
中研院經濟所長簡錦漢表示,台灣廠商到美國投資設廠,要用正面角度來看,以美國的產業環境,台廠不會投資勞力密集、主要重點在資本密集,並參與美國發展智慧化製造,將來必能提升台灣的競爭力,政府的亞洲矽谷政策,也可以藉此幫助廠商改善企業體質。
但中經院提醒,歐巴馬政府已在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川普政府在稅賦上提出更多優惠,大廠的實際行動相當明顯,對供應鏈上的廠商會有牽動,進而造成產業的轉移,「供應鏈的布局短期間很難更動,一旦改變了,就又很難回來,台灣要注意這部分」。
星展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柯大任(David Carbon)昨天表示,即使美國叫的再大聲製造業回流,美國仍會愈來愈依賴亞洲,亞洲自2007年起就取代歐洲,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買主。
此外,他認為,川普不會輕啟貿易戰爭,「他是一個生意人,生意人的第一守則:朝成長最大的地方前進」,與亞洲經貿關係及市場生態系,會是川普最要掌握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