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 林欣儀/台中報導
改善台中市水環境,市府與東海大學攜手、將針對東大溪及周邊率先改善,16日舉行「話‧畫東大溪」工作坊,開放公民參與並提供相關意見;水利局強調,透過與民眾交流及議題發掘,藉以盤點東大溪周邊資源,預計明年初動工,未來將作為水環境教育場域。
西屯、龍井地區民代及生態團體代表都出席這場對話活動,紛紛表達對東大溪改善工程看法。台中市副市長楊瓊瓔說,包括水岸縫合、區域排水等建設工程,近幾年都不斷朝向自然、順天的方式修正;東大溪整治更重要的是教育功能,盼讓孩子知道如何讓自然更自然。
台中市政府整治東大溪,特別引進公民參與模式,舉辦「話‧畫東大溪」工作坊,開放民眾提供想法。(林欣儀攝)
台中市水利總顧問、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東大溪經東海夜市往下流,中間雖有截流站,但過濾情況不足,決定採用礫間處理方式,將汙染水源處理後變成景觀用水;更重要的是,此建設案以「參與式決策」施行,整合大家意見並組織學校師生投入,讓決策由下而上,未來盼讓公民參與成為台中市政府運作的文化。
水利局強調,東大溪改善計畫將斥資3億元,預計興建每日處理1萬噸水質的淨化場,計畫過程特別加強公民參與汲取各界意見,透過「話‧畫東大溪」工作坊與地方對話,讓計畫與建設貼近民眾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