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不可攀,連雙北郊區的三峽、土城、五股,也高到讓月薪三、四萬元的年輕人買不起,如果不買房租屋而住,有人說,感覺飄泊沒有根,於是地上權產品應運而生.房價比市價低約三成,但是最長只有50年的使用權,這種只買屋不買地的產品,會在高房價的台灣成為主流嗎?
地上權產品價格比一般房屋便宜3~5成,常能吸引預算有限的民眾,但使用期限、貸款不易,購買前還得多加考慮。(圖/好房news)
首先要探討的當然是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馬政府去年為了總統大選,快速端出奢侈稅,不過,被批評沒效,沒課到多少稅,還讓房市急凍,居住正義的第一槍,人民無感、國庫無感、市場跳腳,建商轉彎急尋出路,「否則會被馬英九害死,那有為選舉這樣搞」,一位建商朋友說得很白.
於是,只買使用權的房子突然熱門了起來,不用住小屋,售價又比市價便宜,確實吸引人,買地上權屋,真的買到便宜房嗎?那可不一定.來看幾個月前的一則新聞.台北市景美地區一棟44坪二層透天厝只賣480萬元,一坪不到11萬元的價格出現在購屋網站,44天就成交。看似好康,果真如此嗎?原來這間房子土地是國有財產局的,屋齡37年,也就是說,480萬元的透天厝,買到的是37歲的老房子,還不含土地,也沒有房屋所有權,所以不能貸款,這樣算便宜嗎?
雖然一坪十萬多,在台北市真的是很低的單價,但是台灣房價高,是高在土地價格,平均總價比市價少三成的地上權產品,土地價格只值少掉總價三成嗎?別忘了,這樣的產品可是有使用年限的,新房住起,可住50年,若從中間接手,所剩使用年限,也是房價合理否應考量的條件.
台北市中心幾個有名的地上權產品,詢問度都不低,賣得也很好,不過,多是大坪數的豪宅,動輒億來億去的房價,少個三成,也是幾千萬元,買這樣的地上權產品,讓不少手頭寬裕口袋卻還不夠深的有志之士,能一圓豪宅夢,政界、娛樂圈和媒體圈,就有不少人喜歡住進象徵身份地位的豪宅區,但是對一般上班族而言,想放棄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買只有使用權的房子,還要注意房貸問題,這種產品因為沒有土地,房貸只能貸4~6成,銀行界的朋友說,「沒有地,就不值錢,加上房子愈老愈價值愈薄,銀行不喜歡做這類產品.」
沒錯,地上權產品是有年限的,壽命最長只有50年,從你買下那天開始,它的增值曲線就往下走,純自住,問題不大,一旦要轉手,恐就別想多賺錢了.因此不少人買這種房子來出租,投資報酬率不受房子價值走低而下滑,租多少年,賺多少年.
我是認同地上權產品的,特別像台灣面積小、寸土寸金,多元的房產形式,才能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而住者有其屋,只是現今這類型產品價格還是太高,要比市價便宜多少?才能讓沒有土地又難增值的房子,值得你掏錢買,下手前要想清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