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胡偉良
胡偉良 台大土木系畢業後通過國家高考取得技師執照,由公務員轉入民間部門後,先後涉足過建材、營造及投資興建領域。台大畢業後陸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目前為品嘉建設董事長,工作之餘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媒體。
人氣 76041

現房銷售會是未來房屋銷售的主流嗎?預售制度會被消滅嗎?

相關關鍵字

#預售屋 #爛尾樓 #打炒房 #升息 #高房價 #多空觀點
文/胡偉良
 
近期,房地產風險頻現,建商建案以拖待變,乃致於爛尾樓案件時有所聞,從維護購房者的利益層面出發,“現房銷售”似乎是大勢所趨。事實上,縱觀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實行的大多也是現房銷售制度,更注重對開發商責任的約束、資金的監管、專案程序的跟蹤,主要都是在保護購房者的利益。
 
預售制度可以是一個「雙贏」的售屋方式
 
預售制度原本就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主要在協助解決建商自有資金不夠和購屋者自備款不足的問題,是對開發商、消費者都有利的一個「雙贏」售屋行為,近期,卻在興建成本暴增下,暴露了預售屋的衍生風險,購房者面臨交房時間不確定、房屋品質難保證,並引發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的諸多爭議,近期甚至台北市都出現爛尾樓問題。
 
現房銷售會是未來房屋銷售的主流嗎?預售制度會被消滅嗎?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2023年七都預售屋中位數總價均已突破千萬大關,正式宣告千萬預售屋時代來臨。圖/永慶房屋提供
 
預售制雖長期存在,但不意味著就是完全合理。房地產預售與現階段的市場長期掛鉤,貿然取消或許不太可能,但是長期來看可討論的地方不少。
 
預售制度風險暴露
 
房產預售制度是歷史時期的產物,在過去房地產發展確實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解決了房地產開發的資金問題和消費者期款不足的題。但如今,開發商利用房產預售制預先收了部分房款,減少了自籌資金的比例,可以充份的發揮槓桿效益。
 
預售本質上屬於商業信用,房地產開發企業一手握著銀行信用(銀行的建築融資),另一手握著消費者預購的商業信用(購屋客戶的工程期間預付款),相當於加上了雙重槓桿。這樣雖然有利於房地產企業的快速擴張,但同時也增加了它的脆弱性,資金鍊繃得太緊,容易產生風險,難以控制。
 
尤其當房地產銷售出現壓力,市場上不免就會出現因資金鍊斷裂、規劃調整、建築成本增加、下包營造廠商違約等各種原因,導致的建案停工現象。預售制風險逐漸暴露,嚴重影響了購房者的利益和銀行的資金安全。
 
從本質上來看,預售制是房地產高槓桿的主要源頭,而房地產高槓桿又是衍生金融風險的重要原因,這也是近期對岸房地產巨頭恆大、碧桂園接連爆雷的主要原因。
 
高房價下,預售制度的功效
 
試想,75%的房款分成30年來繳納,這樣的負擔就已經相當沉重,若要一次繳足25%的頭期款,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講,更將是一大難題。
 
在高房價下,預售制度提供了購屋者支付頭期款的更長付款期限,解決了年輕人很難一次拿出20~25%房款的困難,這對年輕族群購屋是很重要的助力,這也是預售制度的最主要功效。
 
檢驗開發商的資歷和建案的財務保全措施
 
因為預售制度的實施已有長久歷史,要從事相關制度改革絕非短期可達,因此,購房者有必要對廠商的資歷(完工實績、公司財務及工務實力、經營者誠信),乃致於了解建案的財務保全措施(像是確保開發商的預收房款專款專用、已事先籌足所有興建所需資金),確保建案能按時如質完成才是自保之道。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