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婷婷/台南報導
「老樹犧牲自己,重現遺跡,很偉大!」孔廟枯死老榕前天移除,樹幹倒塌壓垮磚牆及泮池欄杆,卻也讓可能建於1718年的櫺星門重見天日;文史界認為,老樹寄生櫺星門而生,老牆宛如其母,遂以這種方式讓母親被找到。
孔廟文化基金會緊急用帆布覆蓋老榕樹根及遺跡,避免風雨折損。(記者曹婷婷/攝影)
孔廟原定20日正式送別這株染上褐根病、壽終正寢的老榕,卻在鋸樹過程中,發生老榕幹壓垮一旁磚牆和石碑的意外,目前老榕及其包覆的遺跡暫以帆布覆蓋,避免風雨折損,待文資局等相關專家學者會勘鑑定,再評估後續如何作業。
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說,孔廟現正進行文史調查研究修復計畫,崩壞的圍牆、泮池欄杆屬後來修建,會先找建築師盡速重建;孔廟基金會執行長潘元正表示,新出土疑似櫺星門、咾咕石遺跡則將先由專人做記錄。
文史界解讀這起意外,強調雖不捨老榕命運多舛,但認為是福、未必是禍,因為,隨著老榕倒塌,竟讓可能有300年歷史的櫺星門遺跡隨之出土,堪稱意外收穫。
之前策畫送別老榕的文史工作者李文雄指出,孔廟內有座石碑載有康熙57年,台灣知府王珍記錄孔廟泮池和櫺星門的興建背景,若鑑定年份屬實,距今295年的歷史遺跡,絕對具有保存價值,盼相關單位正視。「老榕與歷史遺跡的緊密連結,是有故事性的,希望能就地保留融入孔廟被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