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3336

台灣公設比怎麼走到今日動輒30%以上?

#中古 #公設比 #公設 #公寓 #透天厝
好房網雜誌2024年4月號/撰文:陳舒曼、圖片:好房網資料照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以台北市新建案公設比為例,最新平均數據為35.5%,長期來看為逐年上漲,更出現有基地較小的建案,公設比飆升至40%的狀況。事實上,了解中古屋市場的民眾就可以發現,中古屋公設比較低,室內實用面積多為一大優勢,而台灣建築物的公設比演變,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1980年代、公設比0至5%:
 
中古屋公設比較低,室內實用面積多為一大優勢,而台灣建築物的公設比演變,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攝影
華廈比大樓公設比低,又有公寓所沒有的電梯,常被視為是集合兩者優點的理想房子。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攝影
 
當時主流產品為透天厝及公寓,前者幾乎沒有公設,後者因為早期不動產登記時,會將樓梯間等公共面積也登記在主建物裡,這才有公寓幾乎零公設的情形產生,實際上公寓的公設比約落在0至5%間。
 
1990年代、公設比約25%:
 
這個年代因為建築法規逐漸對消防安全要求提升,像是安全梯等,加上房市產品更趨多元,有越來越多的新大樓開始講究休閒設施,故此時所落成的新建案,公設比約略提升至25%左右。
 
2000年代、公設比約30%以上:
 
1995年建築法規的修正,規定八樓以上高度建築物要有雙安全梯,另外像是排煙室等設置,增加了社區共同使用空間。再到2018年時,雨遮不計坪也不計價,不再屬於附屬建物,也變相拉高公設比。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