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忠一/特稿
自雪山隧道開通後,蘭陽平原冒出一幢又一幢的農舍,不僅破壞農村原貌,農舍亂象也被指為宜蘭房價高漲元凶之一,宜蘭縣政府祭出一連串的作為,但應以農業手段來處理,而不是只用打房手段來解決農舍問題。
農用地依照規定可蓋小面積的農舍。(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縣府對農民資格的認定並不夠清楚,例如要申蓋農舍必須有農民身分,或者須從農120天,但120天的依據為何?每天下田1分鐘算不算數?如果種植的作物是自己食用、贈送,又該如何生出產銷紀錄?從農與否還要鄰居證明,難道從事農作還要跟鄰居報告?
從農舍亂象中可以發現,農舍最大獲利者並非是農民,而是投資客,政府應該追本溯源,思考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例如提高稻穀保證收購價格、輔導種植高經濟作物等。
當農地作物不再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脈,又何以不賣地、改種農舍?限縮農民身分等限制,其實已是枝微末節,不少願意回鄉耕種的年輕人,往往苦於無地可種的命運,農民的接班人不是農家子弟,接班人卻是房仲業者。
政府看待農舍問題,應該回歸到農業政策上,農舍問題用農業的專業來處理,增加農民的收益、輔導農民有接班人,從農地永續利用觀點來設想,而不是單純用打房手段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