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沿海鄉鎮農曆7月有掛「普度燈」習慣,意謂替路人也替好兄弟照路回家。高雄岡山、茄萣一帶居民習慣稱為「路燈」,隨著社會變遷愈來愈少見,今年岡山老街的老字號五金行僅賣出3盞。文史工作者劉天賦說,早年鄉下家家戶戶有掛燈習慣,現在街燈很亮不再需要額外照明,只有老一輩居民遵照習俗行事。

農曆7月是俗稱的鬼月,岡山、茄萣、梓官、湖內等地居民習慣在7月1日拿出家中「路燈」掛家門口或附近道路黑暗處,愈往偏遠聚落愈多,鬧區反而很少見。岡山里里長劉天賦觀察說,這個鬼月習俗隨著時代演變式微,岡山區只有在石螺潭、五甲尾一帶偏遠聚落能看見,僅剩老街一家老字號五金行販賣新燈。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北高雄住家在農曆7月有掛「路燈」習俗,岡山老字號五金行今年只賣出3盞。業者說,現在少人購買,店內沒有年年進貨。圖/聯合報記者徐白櫻攝

劉天賦說,台南人也會掛普度公燈,北高雄有相同習俗,早年路燈少照明不足,7月走夜路心裡毛毛的,若多一盞路燈照明較安心。劉童年家中開佛具行,每逢7月要幫忙家人組裝銷售,印象深刻,他說,現在路燈很亮,愈來愈少看見住家掛燈。
岡山開元街「讚成五金行」銷售四角造型路燈,燈板寫「慶讚中元」、「一心誠敬」等字。鄧姓業者說,早年燈的透明面板是玻璃質材,裡頭放蠟燭,現在改成壓克力板與電燈泡,旁邊有個小塑膠管當插香座,今年目前只賣出3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