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蔡依珍/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至今開發了29款手機App,總建置和維護費破億元,但審計處點名僅3款使用率高,其餘淪為「蚊子App」,尤其文化局的中壢馬祖新村下載人次僅167,且未建立下架機制,浪費公帑。
12款無下架機制
資科局坦言部分App常出現閃退、定位和資訊更新延遲,導致負評不斷,已訂定「桃園市政府行動應用軟體(App)發展及管理作業原則」,做為評估下架依據,也建立桃園活動通App平台模組,節省各單位開發經費。
桃園市政府至今開發了29款手機APP,總建置和維護費破億元,但卻遭審計處點名許多淪為「蚊子APP」,尤其文化局的中壢馬祖新村下載人次僅167。(蔡依珍攝)

審計處統計,桃園市政府各機關截至去年底共有29款App,不但建置費花了4102萬,維護、更新經費更高達6304萬元,推廣費也達226萬元,總累計下載98萬餘人次。但分析發現,除了桃園垃圾車、桃園市市民卡及iBus桃園下載次數從17萬到21萬不等,遙遙領先,第4名的桃園智慧遊App驟降到8萬餘次,連1/2都不到。
審計處清查發現,地景藝術節等17款僅有數千人次下載,更有5款下載人次未破千,尤其文化局的中壢馬祖新村敬陪末座,桃園文化資產導覽擴增實境、桃園文化資產導覽都僅有300餘人次,其中12款至今未建立下架機制、4款評等僅有2顆星。
審計處要求整合
資科局主祕閻俊如坦言,部分App互動性和適地性不足,強調2015年即要求各單位每年根據評價、星等和下載數自評2次,一次性活動、市面重複性高、單純政策宣導的App都已陸續下架,已從近50個App去蕪存菁至29個。
資科局會鼓勵和輔導局處多行銷和整合相關App,提供市民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