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年來金融機構頻傳內神通外鬼的不動產超貸、詐貸案,恐影響金融穩定。日前不動產估價師公會訂定抵押品估價公報,立法委員林楚茵今(17)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表示,為降低不當高估,恐增加金融泡沫風險,要求金管會及財政部應制定委外估價標準及制度,並訂定並提高一定委外估價比例,以建立鑑價的獨立性。
立法委員林楚茵質詢時表示,目前公股銀行授信都由內部人自己評估,已讓人可以上下其手,高估資產價值,導致超貸詐貸層出不窮,影響金融穩定,因此銀行自行估價上漏洞百出。

然而金管會2012年解釋令函中卻提到「金融機構放款案件若一律政為委託不動產估價師辦理,除是否可提升授信資產品質尚有疑義外,相關委託作業將大幅增加授信作業時間,亦將增加委外估價費用,進而衝擊國家民生經濟。」
林楚茵認為,函釋迄今卻是行員超貸、詐貸之事件頻傳,金融機構在選擇減縮授信成本、忽視授信品質下,導致授信狀況層出不窮,所以為避免公股銀行內部評估出現「球員兼裁判」的問題,金管會是否仍應堅守此十幾年前之解釋,還是早已不合時宜,要求金管會應有再行檢討的必要。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授信抵押品價值評估可採雙管齊下,銀行以授信為主要業務累積了很多經驗,若輔以不動產估價師鑑價,對估價提供客觀的標準,公正性有其幫助,是提供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但應由銀行自己判斷。

林楚茵進一步詢問,公股銀行委外估價比例過低,形成金融機構內部人左手評估、右手核貸,可以內神通外鬼,有估價上的問題,毫無獨立性可言,請財政部對此檢討銀行鑑價制度。
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則回覆,會遵照金管會的原則處理,希望公股銀行要考慮外部專家的建議,財政部會找公股行庫討論,讓資產評價能更公正。
林楚茵最後強調,財政部應參考其他國外經驗,加強銀行鑑價外部的獨立性,除要求財政部針對公股銀行討論訂定一定比例以上的委外估價比例,以確保公正客觀性外,她並提案要求金管會檢討銀行估價者参與貸款決策與放款過程,是否違反獨立性,並訂出相關委外準則,一個月內提交書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