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將於6日發布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於年節將至,部分蔬果、食品可能因需求增加,導致價格攀揚,但因今年農曆春節落在2月中旬,1月CPI實際受影響的幅度,仍待實際查價結果而定。
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圖/聯合新聞網)
按照往年經驗,過年之前,不只應景的蔬菜、水果及食品價格會走高,尤其白鯧魚等水產品價格更會飆漲,許多服務類價格也會循例加價,如保母費、計程車費、理容費及旅遊團費等。
今年農曆春節時間落在2月中旬,年前價格上揚的效應,應主要落在2月,1月是否有提前反映的情況,須待主計總處公布實際查價結果後才能得知。
影響CPI的關鍵指標除了供需面,另一項便是基期因素,去年的農曆春節落在1月下旬,加上一例一休新制上路,2017年1月CPI年增率達2.25%,創下當時近11個月的新高,相對高的基期也可能抑低今年1月CPI的漲幅。儘管近期受到年節因素,物價會有較大波動,但去年CPI年增0.62%,是2010年以來、金融海嘯後的次低,僅高於2015年因油價大跌、CPI年減0.31%的表現。
據主計總處去年11月發布的經濟預測,今年CPI預測值僅0.96%,已經連續二年低於1%,物價成長的狀況相當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