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1980

鼓勵民間認養古蹟 成效欠佳

#政策 #認養古蹟 #文化資產 #財政部

工商時報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財政部去年9月修正「文化資產認養要點」,盼引進民間資金,但實施近一年效果有限。財政部國產署長曾國基19日受訪指出,近一年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約增加27處,但民間僅認養3處。

 

曾國基解釋,我國目前有273處古蹟、歷史建築座落於國有地,但近年來因人力有限,加上總修復經費高達上億元,無力維護文化資產。

 

基隆槓子寮砲台維護費高,迄今無人認養。摘自基隆市旅遊網基隆槓子寮砲台。摘自基隆市旅遊網

事實上,每年中央編列給國產署修復文化資產預算約2千萬元左右、頂多只能修復2~5處,但每年地方政府約增加20~30處古蹟、光新增經費黑洞就達上億元,文化資產修復速度難以趕上增加的速度。

 

為減輕負擔,國產署去年9月公告「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認養維護要點」並提供一般法人、自然人等,可針對國有非公用古蹟、歷史建築等提出認養計畫,單次以6年為限、可無限次申請。若認養修復建築後有商機,認養者可改申請標租方式做合法營利。

 

但該要點上路一年,只有3處古蹟獲認養,分別是基督教堂、寺廟,還有高雄市王永慶時代台塑舊廠房(由台塑旗下基金會認養)。而國產署2019年的2千萬元預算也只夠修復停擺許久的新北淡水區木下靜涯故居、台南市三山國王廟,每年去化速度不到6處,新增古蹟多為小廟宇或教堂。

 

比較大的案件像台北市陽明山中山樓國民大會留下的演講廳,還有基隆槓子寮砲台,但地方政府認為維護費太貴,多不願執行古蹟修復,迄今無人認養。

 

曾國基指出,國產署公務人員多為地政專長,非文化保存或古蹟修復專長,但該署管理文化資產卻是全台最多,多數皆為無人繼承的古廟、屋宅、古墓、教堂、宗祠等。

 

倘若國產署要修復古蹟,最終還是要回到地方政府文化局。舉例而言,修建木下靜涯故居,國產署要委託並撥款給新北市文化局執行,由文化局提出修復計畫、經地方的文資審議會通過後再動工。

 

曾國基說,過去國產署多次建議,讓文化部、地方文化局主導文化資產管理,但各地方政府看到古蹟修復動輒上千萬元與所需人力龐大,根本無人敢承接。

 

曾國基表示,國產署仍會積極尋求地方政府幫助,部分古蹟雖掛在國產署名下,但實際使用還是地方縣市,例如基隆市古砲台觀光景點,以使用者付費原則而言,理應由地方政府修整文化觀光資產。

林昱均/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