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李隆揆、張世杰、胡瑞玲、謝梅芬 /綜合報導
今年廿五歲的小李(化名)五年前因讀大學到台北市生活,談起租屋買房,他說,在台北想租到「舒適一點」的房子就幾乎要成為月光族,每月最多只能存五千元,想回鄉買房都不可能,更別說是在台北市置產。
家在苗栗的小李五年前北上,在士林夜市一處民宅租在五樓的頂加雅房,月租六千元含水電,乍聽不貴,但夏天悶熱難耐還有蟑螂亂竄,衛浴共用,一周有五天吃泡麵,「雖然吃得很不健康、住得很忐忑,但這樣的條件就是我的極限了」。
台北居大不易,想租到「舒適一點」的房子就要成為月光族,根本不可能買房置產。 記者陳正興/攝影
畢業後在台北工作,找到新北三重套房,是四樓頂加,租金加管理費及水電一個月要付一萬一千元,「薪水有三分之一都給房東養小孩了」,扣掉生活費,一個月能存五千元就要偷笑了。
台北市買房不易,租屋價位也讓人喘不過氣。在台北市士林區租屋的陳小姐念書時跟四位同學合租,每月租金約六千元,占打工薪水的三分之一;出社會後想要有自己空間,但套房幾乎月租一萬元起跳,加上台北生活費、學貸,存錢幾乎不可能,只能繼續跟同學合租。
另一位從台中「北漂」的蔡先生說,找遍台北市中心套房,幾乎一萬二千元至一萬七千元左右,最後只好租雅房,跟同層住戶共用衛廁,「為了存錢,只好降低生活品質」。梁小姐說,台北市推出很多社會住宅,租金八五折,但中籤率才百分之五,希望政府能聽見年輕人心聲,多推出社宅。
由於台北房租高,許多人改到新北租屋,胡小姐表示,工作地點在板橋,但當地租金不便宜,不論雅房、套房幾占薪水三分之一,最後只能到汐止租屋,壓力相對降低,但每天通勤時間長達卅分鐘以上,「就是用時間、精力換金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