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冠諭/桃園報導
桃園火車站每日旅運量全台第2,前站出入口銜接的復興路與中正路口人車交織,卻無設置交通號誌,險象環生。市府近期調整站前標線並設置行人專用時相,分流人車,但議員憂心大同路與復興路近距離就有2個號誌,可能造成車輛回堵,建議試辦後依狀況微調時相。
桃園火車站前人車密集,交通部日前公布全國1000處行人事故熱點,周邊的復興路、中正路、中山路、大同路都上榜。
![桃園火車站前人車險象環生,市府推動「舊市區空間再生計畫」,調整站前標線、計程車排班區,並設置行人專用時相,盼分流人車。記者朱冠諭/攝影](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xNzE5Mm5ld3M,/f66654d7bbc9527e_1133x850.jpg)
交通局交通工程科長曾啟倫指出,這次將大同路行穿線往中正路方向挪移,縮小復興路與中正路口範圍;調整計程車排班區及長壽街往大同路行車動線,增紅綠燈管制人流和車流,減少人車交織;並設計S形行穿線,讓行人可用最短距離往返新光三越和遠東百貨,11月底前增行人專用時相,讓計程車、行車和行人依序通行。
桃園市長張善政9日視察改善後的行人動線,他說,先改善行穿線、號誌和時相,翻新現況,期望短期內透過花小錢有大效果。
居民李先生說,近期發現站前路口有明顯改變,自己樂觀其成,但仍可看見部分長輩不習慣走新畫的行穿線,直接穿越路口,非常危險,呼籲加強宣導。
議員黃瓊慧肯定市府整體改善計畫,但憂心未來大同路與復興路近距離有2個號誌,可能產生車輛回堵問題,建議試辦後再依狀況微調時相;交通局表示,會觀察車流順暢程度滾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