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蔡依珍/桃園報導
往來桃園火車站的桃園區大同路,曾是桃園市無號誌路段肇事率最高地區,交通局去年底擇定其中的通學巷試辦「實體減速台」,讓駕駛人通過時因「起伏感」能注意並降低車速,卻不會有傳統減速丘的震動和噪音,試辦以來平均車速下降約15%,將擴大到楊梅辦理。
桃園區大同路是通往桃園車站的重要捷徑,去年共發生191起交通事故,是全市無號誌路段肇事件數第一名,其中大同路與民族路口,鄰近桃園南門國小,正好是車站聯外重點學區,交通局為降低車速,設置全國首創的立體駝峰,透過視覺變化產生立體效果,誘使駕駛人減速停車,去年底更推陳出新實施拉長改良版的「實體減速台(減速丘Speed Hump)」,以微坡度讓用路人減速。
交通局在桃園區大同路的南山街至大同路200巷試做「實體減速台」,車速平均下降約15%。(蔡依珍攝)![交通局在桃園區大同路的南山街至大同路200巷試做「實體減速台」,車速平均下降約15%。(蔡依珍攝)](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M4MTI5Mm5ld3M,/6065e1d0789a39b3_450x317.jpg)
![交通局在桃園區大同路的南山街至大同路200巷試做「實體減速台」,車速平均下降約15%。(蔡依珍攝)](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jM4MTI5Mm5ld3M,/6065e1d0789a39b3_450x317.jpg)
交通局交通工程科長黃錦虹指出,「實體減速台」在歐洲廣泛利用,考量台灣機車族眾多,改良拉長至6.5公尺,從側面看像梯形,兩側為斜坡、中央為平台,最高處僅8公分,有路面隆起效果,卻不會過於顛簸,開辦以來車速從過去時速27至32公里,降至23至27公里。
黃錦虹說,傳統六條白色減速標線易造成車輛底盤碰傷,入夜後車輛輾壓產生的噪音也常讓鄰近住戶怨聲載道,改良後的減速台成功達到降速效果,已計畫在住宅區便道的楊梅福羚路擴大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