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祁容玉、王敏旭、林政忠/專題報導
翡翠水庫啟用滿卅年,大台北近五百萬居民享受潔淨自來水時,水庫保護區絕大多數的居民,為保護水源卻過著看得到水,喝不到自來水、世居老屋整修受限的日子;「飲水思源」,他們期待「兼顧水源與生活」的心聲能被聽見。
家有電表沒水表 全靠自接山泉
翡翠水庫保護區範圍涵蓋坪林、烏來、石碇,當年為建水庫,一七一公尺淹沒區以下居民全數遷村,一九八七年水庫蓋好後,為保護大台北地區飲用水,淹沒區以上的這些地區,被畫為保護區,從此發展彷彿陷入停格狀態。
新北市坪林區的飲用水多從深山水源牽水管到住家,這灘直徑二公尺的露天小水窪,就是山腳下一、二百戶賴以維生的用水。 記者邱德祥/攝影
由於地勢高、無法接管打水,加上水源區限制,逾八成坪林住戶沒有自來水,日常生活只能仰賴山泉水和雨水,家家戶戶的白鐵水塔成為最醒目的地標。每逢停水,居民就得出門檢查六、七公里長的山泉水管線,甚至頂著風雨爬山查看水源頭情況,成為多年來的共同夢魘。
大台北和水源區僅一丘之隔,卻彷彿兩個世界。七十歲的王林阿嬌,終其一生都住在保護區內的坪林黃櫸皮寮,七十年來,她家始終「只有電表,沒有水表」。
缺水+法令限制 青農也無力
王林阿嬌住家後方是座茶園,三月底採訪時已多日無雨,近四成茶樹乾枯。問她「再乾下去怎麼辦?」笑說,「人攏咩無水通喝,只好放乎伊(茶樹)乾死」。
卅一歲青農白俊育號召年輕夥伴組成「坪林青年茶業發展協會」,好不容易有年輕人願意返鄉接下祖業,卻發現法令和水源是最大困境。法令限制開墾新茶園,只能承租其他人不再耕種或荒廢的茶園,近年林務局又大幅收回出租地,對坪林茶業更是一大打擊。
屋老不能修 花五百萬「包」起來
黃櫸皮寮阿嬷王林阿嬌家後方山坡的茶園,因缺水近四成枯死。 記者邱德祥/攝影
居住正義在翡翠水庫保護區彷彿撞上一堵牆,為了保護水源,老屋原則上「只能長高,不能變胖」,可以往上增建到三或四樓,但不能擴增原建地面積,以免增加保護區負擔。
要蓋一棟新的,只能先拆一棟舊的,還得事先申請,提出水土保持計畫,動用大型機具也會挨罰。法令限制讓坪林很少新房子,結果就是「人老、屋也老」。
為了防漏水,石碇區的高秀珍阿嬤花了五百萬用鐵皮包舊屋,彷彿一座「鋼鐵屋」,外觀如新,但屋裡仍是紅磚木屋,內舊外新,格外矛盾。
官方:不希望任何行為影響水質
台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副局長李延財說,翡翠水庫攸關五百萬人的重要水資源,翡管局不希望有任何影響水庫水質的行為,翡管局每月都會把關監測水質。
新北市城鄉局綜合規畫科科長李擇仁說,新北市自治條例對保護區老屋改建有所限制,包括建物不得超過三層樓且簷高不超過十點五公尺,建築需距水體八公尺以上,並具汙水處理設備等,以保護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