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徐如宜、施鴻基/連線報導
許多建築工地的工人習慣在工作期間喝含酒精的提神飲料;高雄市府鑑於近來工安事件頻傳,15日起將在8處高風險建築工地施行上工前酒測,有施工安全疑慮者不得進工區,施工中也將抽查。
許多勞工表示支持強力稽查、保障職安,但也有人說「市府找麻煩」,提神飲料內含酒精,並非故意在工作時飲酒。
高雄市府工務局15日起在深開挖、鷹架營造工地,新增實施酒精測驗,有安全疑慮不得進場施作。記者徐如宜/攝影

方姓營造工頭說,在工地門口酒測,工人還是有辦法喝到酒精飲料,有的是先通過酒測,但夾帶酒精飲料進工地才喝;工地旁賣飲料便當的「小蜜蜂」攤商,甚至會分裝酒精類飲品,外裝看起來像紅茶、番茄汁,一旦有安檢抽查,工人會用LINE群組相互通報。
台東工人張志雄說,最常見的是用鋼瓶或深色瓶罐裝酒,工地主任都知道,只要不喝醉,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視察「市警局鳳山分局重建工程」,要求各局處加強稽查施工環境安全,保障勞工職安。
高市工務局長蘇志勳說,新工處15日起實施「工地上工前酒測」,違反規定者將依契約規定裁罰;建管處及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則針對全市280處、15樓以上施工中建築,進行工安巡查。
工務局統計,近年曾在工地查獲酒精性飲料開罰7次,每次罰6千元。依職安法,若雇主未嚴格禁止勞工在工作前、中飲酒,未善盡監督責任,經酒測含酒精性反應且從事高架作業即可處罰雇主,若發生職災,雇主還會被加重處罰,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
台東縣社會處勞工行政科長王識殷說,依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包括高空作業等具危險性質的工作,勞工都禁止飲用含酒精成分飲料,平日也有宣導,台東目前沒有工地酒精測試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