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台灣0到2歲的嬰幼兒高達九成是父母或公嬤等親友帶,使用社區公托家園、公私協力托嬰中心、私人機構、居家保母等服務的人不到一成,原本能收托近兩成孩子的服務資源,竟「供過於求」。調查顯示,家長選擇自己或親友帶孩子的原因包括送托太貴、家庭收入不夠、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等。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終於等到了!小家庭3房更新上架!
自己照顧孩子的家長中,近六成認為送托太貴。 報系資料照
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衛福部參考學界研究擬定「實物給付」規劃,未來擬不補助家長、直接補助托育機構,讓機構收費往下降,一方面可管控費用、一方面能控托育品質,方案近期將送交政院。
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表示,未來擬將托育費用支出,從現在家庭可支配所得的33%降低為10至15%,期能減輕家長負擔,但仍待蒐整各界意見。
社家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現有的居家式(即保母)與機構式托育服務供給率近兩成(19.52%),前者為12.24%、後者為7.28%,但僅收托3萬9580名未滿2歲的兒童、收托率僅不到一成(9.74%),其中居家式托育為5.82%、機構式托育為3.92%。
簡慧娟表示,未滿2歲的孩子需要跟家長建立依附關係,因此,有很多家長選擇自己照顧,或是白天給阿公阿嬤帶、晚上再自己帶。不過她也坦言,家長的送托意願,可能受機構托育品質或其他因素影響。
社家署去年委託國立中正大學社福系副教授王舒芸研究托育管理制度的實施成效,對台北、新北、台中、宜蘭與雲林五縣市有0到2歲幼兒的家長,以問卷調查對托育服務的認知、滿意度與實際照顧安排等,回收有效樣本共604份。
統計顯示,家長考量照顧安排前五因素為照顧專業度、照顧品質、環境安全、愛心耐心與可信任度。
至於不送托育的考量,除了自己或親友有意願照顧之外,自己照顧孩子的家長中,近六成認為送托太貴、四成表示家庭收入不夠、超過三成則是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讓親友顧的家長中,也有四成認為送托費用太貴、超過三成不信任保母或托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