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莞仁/綜合報導
近兩年冬季,挾東北季風南下的大陸北方霧霾,讓「PM2.5」一詞開始進入台灣民眾的生活。然而,台灣西部空氣品質惡化,PM2.5數據屢屢紫爆,台電的火力發電廠也被指為空汙元凶之一。
然而,國內大型火力與核能機組未來將陸續除役,但新建電廠不易,火力發電廠仍會是台灣最主要的供電源。
為強化節能減排,台電除了自己省電,控管非生產線大樓用電量,近年也針對老舊機組汰舊換新。
台電環保處處長蔡顯修指出,去年十一月正式加入並聯的台電林口發電廠一號機,是國內首部高效率、低汙染的「超超臨界」燃煤火力發電機組,單機裝置容量達八十萬瓩,比舊機組增加電力系統百分之二的供電能力,每度電的排碳量也比舊機組減少近兩成。
位於林口下福里海濱的台電林口發電廠,野百合曾是當地最大的意象。民國五十七年完工運轉,當時一號機組發電量達卅萬瓩,是支撐當時台灣工業跨速發展的主力。
不過,燃煤發電的燃料成本雖相對低,但環境汙染程度卻遠高於核能與燃氣發電,林口電廠啟用之初,更曾被冠上北台灣最大汙染排放工廠。
隨著國內環保意識抬頭,新設電廠阻力大,林口電廠廠長朱記民指出,林口電廠一、二號舊機組在前年八月除役,並於原址重建,將原舊汽力機組的亞臨界鍋爐機組,更新改建為三部「超超臨界鍋爐機組」。
「煤炭一直被視為骯髒能源,」朱記民說,「為了將煤炭轉化為電力,林口電廠投資超過四百億,設置脫硝、脫硫與汙水設施,但降低二氧化碳的處理就比較麻煩。」
朱記民表示,更新後的機組效率從百分之卅八提升至百分之四十四點九三,而在相同發電量下,二氧化碳每單位排放強度,也由○點九七五公克,降低為○點七八九公克,減少約百分之十九;每度電用煤量從○點四三四公克,降低為○點三四八公克。
朱記民預計,未來每年將可減少約五十萬噸用煤,以及一百零八萬噸碳排放,有效提升減碳效果,並降低發電成本。尤其,林口電廠地理位置靠近北部負載中心,朱記民表示,過去北台灣供電長期仰賴「南電北送」,預估在二○一九年三部機組全數完工接受調度後,裝置容量將由六十萬瓩,大幅提升到兩百四十萬瓩,大幅減少北台灣長期存在的電力供需失衡的問題,及南電北送造成的線路損失與煤炭使用量。
除降低能耗,林口電廠近年也針對煤灰資源進行再利用。朱記民說,林口三部機組煤灰生產量約為每年六十九點三萬噸,招標作為替代水泥使用,可節省每年五十五點五萬噸的水泥使用量。以水泥製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三部機組的煤灰再利用量,每年約可減少廿七點八萬噸的二氧化碳。
在長期減量計畫上,朱記民指出,儘管台灣目前碳捕捉技術和碳權交易尚未成熟,但考量國際發展經驗,林口電廠也預留了碳捕捉和封存技術設施空間,並與台電綜合研究所發展微藻減碳技術,透過微藻捕捉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借助生物固碳,未來也可利用林口電廠周邊海域,發展海洋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