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徐白櫻/綜合報導
高雄氣爆今滿8年,市議會氣爆調查小組召集人、議員陳麗娜指出,地下仍有7條石化管線運送原料,另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案未決,中油五輕關廠後產能轉嫁大林煉油廠,未做好轉型。市府表示,大社案內政部審查中,變更乙種工業區立場不變,工業管線都定期查核。

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石化管線氣爆造成重大傷亡,社會湧入善款45億元,陳麗娜指出,這筆善款還有4億元未核定,另有市府代位求償產生的9.3億元爭議,善款問題待討論。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公園 X 雙捷運 X 高坪效』通勤族購屋立即看>>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陳麗娜質疑,中油五輕廠停產後,產能轉至大林煉油廠,4年前原油日煉產能,由30萬桶提升至40萬桶,中油將土地租給台積電建廠,環境衝擊及空氣汙染恐轉嫁小港地區。
陳麗娜說,氣爆過後,市民希望地下石化管線遷離人口稠密區,但大社工業區降編案3年未通過審查,至少還有7條管線持續將原料由港區運往大社工業區。
另大林蒲「新材料循環園區」定位與開發期程不明,未來要規畫石化園區或環保服務業,能否容納大社降編後的石化廠商遷廠,政府至今說不明白、講不清楚。
高雄市府回應,新材料循環園區由經濟部主政,大社降編案已在內政部都委會審查中,已請經濟部輔導產業轉型與升級;地下管線部份,經發局針對沿線14個行政區辦演練,截至本月底完成14家業者、17場次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