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麒瑋、鄭朝陽
淡海輕軌是台灣第一條國車國造輕軌,外界視為是讓淡海新市鎮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也同時肩負淡水到台北的聯外交通,不同的是,早該伴隨新市鎮開發而建的輕軌,卻等到新市鎮土地滯銷才規畫興建。
淡海輕軌外界視為是讓淡海新市鎮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翻攝自細說淡水臉書社團/網友Jen Chieh Cheng提供)
早在前總統李登輝時期就開發淡海新市鎮推動平價住宅,紓解大台北住宅需求壓力,但新市鎮位處偏遠,在產業沒有進駐意願、聯外交通也不便的情況下,新市鎮土地乏人問津,發展停滯,政府為了還本,多筆土地不惜「俗俗賣」。
新市鎮拖了十幾年沒有起色,內政部營建署主張蓋淡水捷運延伸線,也就是把捷運從捷運淡水站拉到新市鎮內設站,打通聯外動脈;不過,捷運經費昂貴,中央、地方以及部會之間對建設經費一直沒共識,拖到二○一○年,行政院才同意採輕軌施做。
淡海輕軌計畫一拍板,新市鎮土地標售價格也跟著起死回生,不但土地標售價格調漲,多家建設、壽險業者也陸續進場布局買地、推案。
新北市捷運局表示,淡海輕軌對活絡新市鎮發展是一劑強心針,對經常打結的淡水交通也可望紓解,有利當地發展;由於淡水地區人口不斷移入,估計到二○二一年運量四點四萬人,二○四一年倍增至七點六萬人,營運應可自給自足。
淡水人戲稱淡海輕軌是「遲來的輕軌」,幸好最後還是來了。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由於淡水行政中心遷入新市鎮,後續又有小學、大賣場陸續進駐,生活機能大幅提升,吸引周邊商家進來,行政中心這一帶是輕軌沿線點燈率最高的區域,去年每坪已漲到廿一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