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芮瑜/宜蘭報導
「持續落石是種慢性折磨。」蘇花公路112.6公里處上月28日坍方,一度造成東部交通癱瘓,公路總局四區工程處養護課課長林文雄說,這種非一次性崩落災害,是工程人最不樂見的類型。
蘇花公路因落石封閉,昨起分3時段通行。前天短暫開放通行時,一旁有工人隨時緊盯岩壁戒護(圖/公路總局提供)
蘇花公路昨起每天分3時段通行。但考量東部農產品運輸與觀光旅宿需求,今天起,上午開放時段延長為6時至9時,中午、下午時段不變,仍是中午12時至下午1時、下午4時至6時開放通行。4日6時至下午6時則恢復雙線通車,僅限當天,5日起再恢復3時段管制。
為盡早搶通,連續多日,天還沒亮工班就開始趕工,清早6時半,林文雄就與南澳工務段段長陳文昌到災區勘察,判斷一日可進行的工程,8時回到四工處辦公室召開應變會議,宣布進度。
「工區的動態,瞬息萬變,隨時都要修正。」林文雄說,蘇花坍方後,一天工區至少有40多位工人忙進忙出,分為材料組、土石填充組、貨櫃組和監看組,各單位環環相扣,少了一角,很可能工程延宕,無法履行通車承諾。
林坦言,這次坍方規模500平方公尺,並不算大,難處在於坍塌處高,碎石彈跳距離遠,加上落石不是一次落下,而是持續不斷,被工程人員視為最棘手的災害。
林文雄說,5月31日通車時,幾度發生小落石,被迫暫停堵下車流,待清除後再放行;為了用路人權益,工程人員只能不斷監看,大家戰戰兢兢。
「搶通壓力大是一定的,但那是公路單位必須承受的。」林文雄說,該路段20年來沒坍過,這次只能嘆自然的反撲「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