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各縣市首長社會住宅政策支票尚待兌現,隨著大選將近,社會住宅又成熱議焦點。巢運認為,中央與地方推動社會住宅,應擺脫對「對象」、「租金」與「財務」等盲點,才能真正解決弱勢的居住困難。
巢運批評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仍有許多盲點未釐清。(翻攝自巢運Facebook粉絲頁)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全國經濟或社會弱勢家庭的社會住宅需求戶數超過卅萬,但巢運指出,許多縣市嚴重低估需求。統計至今年九月底止,全國社會住宅數量僅七三一二戶,占全國住宅總量僅百分之零點零八七。
巢運表示,解決弱勢居住問題應是社會住宅主要功能,但目前各縣市推出的社會住宅,數量不足,對弱勢入住也缺乏保障;入住對象偏重青壯年,租金也太高。以台北市的公共住宅為例,多市價的七折至八五折來訂價,「根本租不起」。
巢運批評,包括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花蓮縣等,都試圖將出售式青年住宅與出租式社會住宅混為一談,延續合宜住宅的錯誤政策思維。「住宅補貼」應以弱勢優先,出售式國宅、合宜住宅,還是青年生活宅,最終受益者多是經濟能力中等以上者,形成住宅資源「所得逆分配」,不合理也不正義。
巢運指出,外界經常將社會住宅常與高房價、空屋率、住宅供給過剩等議題扣連,卻忽略社會住宅的本質是照顧弱勢,而非房地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