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朱紹聖、崔慈悌、陳麒全/綜合報導
巴勒斯坦激進團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後,已有歐盟國家試圖從以色列撤僑。羅馬尼亞外交部指出,已用飛機將346名公民撤離以國、保加利亞也將92名公民載離。波蘭總統杜達證實,將派出C-130軍用運輸機撤離在當地的波蘭人。
與此同時,包括美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均取消周末往返特拉維夫的航班。以色列航空公司則宣布,「根據以色列安全部隊的指示」,暫時維持飛往特拉維夫的航班。
大陸外交部和駐以國使館昨發布公告,提醒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局勢發展,近期謹慎前往以色列。若堅持前往,產生的費用由個人承擔。台灣在以色列約有22位學生,是否要撤離?外交部說尚無資訊提供。
在特拉維夫的部落客陳俞安9日表示,事發第二天早晨,特拉維夫街上有零星人們遛狗、買咖啡。但氣氛低迷,人心惶惶。
她的以色列朋友Yana跑去醫院說要捐血,但醫院爆滿,都是要去捐血的人。住家附近廣場滿是人潮,民眾自發性捐贈物資給前線的士兵,「一袋接著一袋的物資,有條有理,分門別類」。
另一頭,陳俞安看到孩子們趴在地上,在紙上畫大大的笑臉,大人們也寫下對士兵們的感謝與支持,廣場外圍和中心有警察全副武裝駐守、巡視。
她說,這次戰爭讓她深刻體會到,對以色列人而言,每失去一條生命,確實都是斷了一個手足,失去了大家庭的一份子。
目前也在特拉維夫的背包客「波阿斯」表示,在哈瑪斯突襲後隔天,以色列已開始修復受創市區,他說,以色列房子裡都會有類似防空洞的房間;他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因為炮彈落點就在許多觀光客聚集的旅館附近,美國大使館也在附近,沒想到會看到這種畫面,「太誇張了」。
以巴衝突發生時,共有5個旅行團124人停留在當地,部分旅行社則是調整行程,部分旅客昨午已搭機返台,蔡女士表示,事發時在耶路撒冷,目睹飛彈、火箭炮在追逐,「爆炸的聲響,讓大家嚇了一跳」,大家都是先聽到警報,才看到飛彈,當下以為是煙火,後來才明白是打仗,回程愈想愈怕,希望台灣不要遇到同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