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後,房價資訊透明化往前邁進一大步,產業界認為,除了房價揭露外,代銷業銷售流程所涉的所有資訊都還有加強揭露的空間,包括建商、建材、工法等資訊,以及經紀業者在相關資訊的專業判斷與解讀,都能提供購屋者更友善的交易環境。

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副理事長張元旭表示,影響房地產交易決定的重要資訊包括物件、價格、環境、企業(起造人、設計人、營造人、銷售人)、契約內容、履約保證機制、使用限制及稅捐負擔等,資訊透明在消極面可避免交易糾紛,積極面更能促進交易公平、縮短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雖然目前資訊揭露已有實價登錄2.0的基礎,但民眾仍欠缺解讀的專業能力,因此經紀業應扮演善盡交易資訊專業解說的責任。
🚄3分鐘就能到家!捷運便利宅立刻看!🎍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信義代銷總經理李少康表示,預售屋實價登錄後已經讓開價、成交價接近,但代銷有責任為業主創價,因此會有調價機制,也容易讓消費者混淆,因此與消費者完全溝通很重要,先向客戶明講銷售到達一定成數時會主動調整價格;展望未來,最好的做法就是「完全不二價」,透過相關平台,消費者一開始就知道價格,讓建商跟消費者的價格認定慢慢建立互信,讓目前「類不二價」成為真正不二價。此外,接待中心也可以主動揭露成交狀況,例如直接把可售戶別∕已成交戶別貼出來。
創意家行銷副總柯仲武表示,代銷業賣預售屋要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除了價格透明化之外,建商土地、設計、材料、營造等成本都可以仿效實價登錄模式,在開始銷售前將各項成本揭露,讓消費者更能掌握購屋資訊。此外,銷售道具將建材、設備、工法都做詳細的介紹,材料設備可以考慮增加「認證」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把關和保障。
慕樺建築行銷副總汪志遠認為,消費者對預售屋的不安全感,來自建商財務體質是否能履約,以及未來成屋的施工品質好壞,現行的履約保證包括不動產開發信託、價金返還等五種,但對消費者而言保障並不是對等的,這是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至於施工品質,合約上並無註明營造業者,針對營造廠資訊更多揭露,也可以降低對施工品質的疑慮。
消基會副財務長張欣民表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目前實價登錄2.0還有精進空間,有進一步升級到實價登錄3.0的可能性。包括預售解約要實價登錄,現行30日內完成登錄還可再縮短等。至於不二價銷售應做到實質不二價,特別是預售屋售價要做到明碼標示、沒有私下議價動作,配合價格更實惠,才稱得上真不二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