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朝欣、謝佳潾/綜合報導
雲林縣地層顯著下陷面積已超過全縣一半面積,8成鄉鎮淪陷中,雲林縣長李進勇因此提出養水種電、光電綠能計畫,配合鼓勵漁民海水養殖,3管齊下活化地層下陷區。
雲林縣全縣面積1291平方公里,顯著下陷面積(年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由2014年的307.6平方公里,增至2015年的658.6平方公里。住在去年全台下陷最嚴重的土庫鎮,許姓民眾不只擔心下陷情況能不能有效改善,也憂心高鐵、高架路段的行車安全,所幸土庫鎮位於內陸,水平面較高,所以並沒有出現住家比道路低的情況,希望政府持續防治地層下陷,以免步上沿海後塵。
雲林縣府對地層下陷展開因應計畫,李進勇表示,屏東縣的養水種電經驗,對雲林是很大的鼓舞,現階段雲林沿海的台西工業區已經著手解編,其中有許多海埔新生地魚塭,下陷情況相當嚴重,未來將朝向太陽能發電發展,讓綠能與漁業共生共榮。另外,農委會針對雲林縣規畫地層下陷耕作困難農地做為光電綠能專區,今年4月已由國內知名電子工業公司大同公司與四湖鄉農民合作,共同經營地面型太陽光電廠。
李進勇強調,雲林縣未來首要發展綠能區域之一為地層下陷區,核定範圍共計1030公頃,縣府計畫籌組雲林電業公司,由農民、縣府與 電力業者各出資1/3,以盡到保護農民的責任。除了縣府的養水種電、光電綠能計畫,民間的觀樹教育基金會也積極在口湖鄉推廣不抽地下水的「海水養殖」計畫。另外經濟部水利署為調節雲林地區的水資源利用,減少抽用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提出「雲林縣湖山水庫工程計畫」,今年4月開始蓄水,7月1日通水給自來水公司,目前淨水場試運轉中,預計年底前正式供水,每年可減少雲林縣抽取上億噸的地下水。
而在屏東林邊鄉早期四處可見魚塭,業者多抽取地下水引淡水養魚,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每逢颱風、大雨來襲一定水淹住家;現在地下水因超抽所剩不多,不過現存魚塭並沒有因此荒廢,反而因綠能產業引進,走出另一片新天地。有業者在魚塭架設太陽能光電板,不僅能發電轉賣,還能供應魚塭用電,一箭雙鵰經營手法,讓林邊養殖業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