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雷光涵╱即時報導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說,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相較於之前的白露,這時候的溫度略低,露水也更多,再過兩周,溫度越低,原先的露水將會凝結成霜,就是大家熟知的「霜降」。幾天清晨低溫都還有20度以上,預計周三、四在北部都會區還有20度以上,但沿海的清晨低溫可能會降到18-19度。
彭啟明指出,白露、寒露或是霜降都是同一種現象,只不過溫度不大相同而已。雖然這幾種物理現象在台灣都會,很難配合節氣看到,但北方已經有不少地方有這樣的變化,東亞其實已經早開始逐漸進入秋天的節奏。
未來7到10天,台灣大致上維持著東北風的天氣類型。圖/聯合新聞網
他說,未來7到10天,台灣大致上維持著東北風的天氣類型,不過東北風有時會略強或略為減弱,這兩天台灣東北部及東半部有些水氣,偶有陣雨發展,不過都是沿著迎風面發展起來,就是基隆、新北、台北到宜蘭花東,迎風面的東北部雨量較多,但在林口之後一路往南,越來越晴朗,相對穩定很多。
彭啟明說,周三、四早晚長袖較為合適,接下來周五、六又回溫一些,天氣型態都很像;中午高溫,北部不超過30度,中南部會到30度以上,南北大約是長袖和短袖的差別,南來北往要注意穿著的變化。
他提醒,雖然天氣相對穩定,但中南部更為穩定的背風面下,大氣擴散較差,本地的汙染很容易累積起來,又加上穩定晴朗的大氣光化反應,臭氧及衍生的細懸浮微粒容易飆高,未來幾天都要多留意。尤其高雄屏東很容易到達所有族群的不健康等級,下午到傍晚期間很容易發生,下午下班時要多留意。
彭啟明指出,原來的太平洋高壓明顯的東退到中太平洋區域,未來短時間內一、兩周還看不到有颱風發展的機會,雖然還有低壓系統發展,但條件還不夠好,但到年底仍有颱風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