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近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導致國人對於食品安全意識提升,不過,蔬菜標示「有機」就一定安全?為此,消基會稽查傳統菜市場,發現有攤商將蔬菜標示為「有機」,但實際上竟驗出多種農藥殘留,消基會提醒,「有機」是法定名詞,未經驗證合格的農產品不能擅用「有機」兩字,這行為不僅觸法,也會誤導民眾購買。
消基會選購了傳統市場、黃昏市場的商品共12件,分別在臺北市、新北市及臺中市傳統市場及黃昏市場進行採樣,結果發現,標示「有機」或「有机」的菜攤購買的樣品共3件,分別是皇宮菜、紅莧菜及小黃瓜,不過現場卻都沒有展示有機農產品或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證書影本。
![消基會稽查傳統菜市場,發現有攤商將蔬菜標示為「有機」,但實際上竟驗出多種農藥殘留。圖/消基會提供](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1MTc1Mm5ld3M,/a2f6595013b5deae_1280x720.jpg/qs/w=600&h=600&r=16888)
而針對農藥殘留的部分,消基會也發現「皇宮菜」檢測出9種農藥,其中7種農藥殘留高出殘留容許量標準;另外,「紅莧菜」,攤商雖然現場立牌標示「有機」,但卻也驗出3種農藥殘留。消基會表示,「有機」是法定名詞,未經驗證合格的農產品不能擅用有機這兩個字,否則很可能讓消費者誤以為是「有機」商品。且依據《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6條規定,農產品之生產、加工、分裝及流通過程,經驗證合格者,始得以有機或有機轉型期名義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若農產品未經驗證合格(或未經進口審查合格),以「有機」名義或其他足使他人誤認之方法販賣、標示、展示或廣告,將有違法之虞。
![消基會選購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共12項有機蔬果,竟發現部分蔬果農藥超標。圖/消基會提供](https://p1-news.hfcdn.com/p1-news/MzQ1MTc1NG5ld3M,/aba659501621d6d9_1280x720.jpg/qs/w=600&h=600&r=16888)
消基會提醒,散裝有機農產品部分,依據《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9條,販賣處應以告示牌展示「品名」、「原產地(國)」及「有機農產品或有機轉型期農產品驗證證書影本」3項資訊,若消費者挑選的有機商品陳列處未發現這些資訊,建議多加詢問,避免買到「假有機」的商品。
另外,提醒民眾,購入的蔬果不論是否為有機,都應進行清洗。消費者清洗蔬果時可參考三步驟,第一步「浸泡」:將蔬果浸泡在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第二步「沖洗」:打開水龍頭,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的農藥帶走;第三步「切除」: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或表皮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以正確的方式清洗蔬果,除去附著在蔬果上的殘留農藥,就能降低攝食農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