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雲發
「買房子難,買好房子更難」,好不容易買了一個房子,最怕的就是遇到室內漏水的問題,除了新建築之外,台灣建物普遍老舊,民眾購買中古屋後發現管線老舊造成漏水問題也相當常見。近年來可以發現消費者在交屋時聘請專業的驗屋公司代為驗屋的比例逐漸增加,而業界驗屋公司針對窗戶漏水檢測也視為一項重點檢驗項目。
尤其台灣位處於地震帶上,每次大地震都在對房屋做實體檢測試驗,是人類無法藉由試體室機具所做出來的,然而地震來臨時,牆的窗角是最容易受力集中的位置,必須要做適當的補強。
窗戶為什麼會漏水?
一、窗框下澆置不良,須二次封模灌注混凝土,產生二次澆置縫而引發滲水。
二、窗角混凝土澆置未確實搗實,有蜂窩現象容易造成窗角斜裂縫。
三、鋁窗嵌縫寬度不足,嵌縫之水泥砂漿無法將窗框塞滿,容易造成空洞,以後遇到較大雨勢時即會產生滲水。
四、窗角混凝土開裂,防水層被拉開滲水。
五、窗框結構體表面不平整,造成防水層塗佈不良滲水。
六、施作時窗角補強斜筋綁紮位置離開口端之距離過大,使得補強鋼筋無法有效阻止裂縫的產生。
七、受地震力及颱風之風力時,開口端部無有效圍束,造成裂縫。
建築物從設計規劃、選料、施工至完工可使用,各階段的防水工程均可能影響整體建物防水之效果及品質。其中,防水施工的嚴謹度、鋼筋綁紮工程(系統牆鋼筋工法)及混凝土澆置施工過程的品質(窗角之鋼筋補強較密,混凝土澆置稍不注意,容易產生蜂窩,應使用高坍度的混凝土與外模震動器讓窗周延的混凝土澆置更密實完整),比後續防水多塗幾道來的重要。
一棟好宅要不漏水,其實不是只靠後續的防水工程,而是取決於一開始建築設計及施工的每個細節是否專業用心去做全面考量,才能有效確保建築結構的施工品質,避免後續混凝土產生裂縫。要從根本改善漏水問題,應把握施工時以結構防水為主,後續的防水粉刷為輔。
觀察日本工程之經驗顯示,只要防水觀念正確、設計規劃得宜、施工品質確實以及維護得當,建築物之防水工程便可確保無虞,漏水問題亦可有效克服,後續產生的滲漏水問題將可大幅降低。換言之,「防水工程的良窳是取決於有無決心做好的態度與責任,而非不能也的問題」。建築業者從源頭將施工品質做好,把握「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這個原則,以有效提升房屋本身防裂、防水、防漏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