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4146

王應傑:奢侈稅引發兩大問題 別輕忽

#多空 #政策 #奢侈稅 #打房 #房價 #稅基 #王應傑 #房屋稅

經濟日報/王應傑

政府自2011年6月開始實施奢稅,希望藉此能夠平抑日漸高漲的房價,以息民怨。但結果打趴的不是房價,而是整個房地產的交易量,其產生的後遺症,不知是學者的報告忽略,還是政府為維護政策避而不談,竟幾乎未提。財政部周一(19日)即將召開公聽會,藉此機會也要呼籲政府,奢侈稅引發的問題,不應輕忽。

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指出,奢侈稅打的是房市交易量而不是價格,其所引發的問題不應輕忽。(圖/好房資料中心)

實施奢侈稅二年引發的問題概述如下。第一,就是交易市場被扭曲,量縮價卻漲,根據內政部統計的資料顯示,台北市的住宅買賣筆數已從2010年之3萬8,555筆下降至2011年之2萬3,870筆,計減少1萬4,685筆或38.08%;新北市則從2010年之7萬2,361筆下降至2011年之4萬7,277筆,計減少2萬5,084筆或34.67%。2012年全台的房屋買賣棟數降為32萬9,741棟,比發生SARS的2003年全年34萬9,706棟及發生金融海嘯的2008年的37萬9,290棟還少。

反觀房價變化,台北市政府7月官方版的住宅價格指數,台北市標準住宅平均價格較去年8月上揚6.7%;專以新成屋及預售屋為主的國泰房地產指數,最近出爐的2013年第2季指數顯示,全台房價飆至歷史新高,每坪平均價格27.83萬元。以上數據顯示,奢侈稅不但沒打到房價,反而扭曲了市場。

第二,房屋移轉悶,稅收也下降。房屋移轉數量降低,傷到的不只是民間的房仲業者、地政士、裝潢業、銀行業、搬家業等,其實也傷到自己。近期有個新聞,中央政府債務突破5兆,行政院考慮加稅;但諷刺的是,財政部自己在奢侈稅政策上,卻在「漏」稅。在契稅稅基逐漸調高的情形下,101年的契稅稅收僅117億元,竟比97年金融風暴127億元還少;又財政部宣稱截至102年4月底止,已收到不動產奢侈稅約51.7億元,但當初推動奢侈稅上路時,財政部是估計每年可收到151億的奢侈稅,這落差實在太大。

政府尚引用了新加坡及香港的經驗,認為外國政府也是以奢侈稅打壓房價。但看看結果吧,新加坡的房價指數自2009年至今已上漲60%,新加坡政府一樣壓不下房價,香港則是引發5,000人房仲業者走上街頭。難道我們政府要逼台灣的從業人員走上街頭?

現在政府擬修訂奢侈稅,正是一個好好檢視稅制到底是不是好的政策的時機,站在房仲業者立場絕對支持稅制往良善的方式修訂,但這次的修訂方向,似乎仍是偏離了問題的核心。

向買方課稅就是一個大問題,這是搞不清楚狀況的學者提出來的「毀滅式」稅制,沒有整體不動產稅制,貿然推出「買方課稅」只會讓台灣不動產交易市場的買方裹足不前,減少買方的購置意願,可說是用人為的因素去扭曲市場經濟供需自然原理。

延長奢侈稅也是問題。奢侈稅時間越久,對買賣房地產的流通性影響越大,台灣經濟已經很悶了,現在再多一個悶的政策,只怕台灣的資金會流向海外,形成惡性循環,加速資金外移的後果,會是政府初衷嗎?

至於放寬買賣虧損免稅,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符合公平正義。

政府的政策應該是朝居住公平正義方向推動,制定良好的住宅政策,而不是採取治標式又影響經濟發展的鴕鳥式稅制,反而打擊正常的不動產交易市場。至於豪宅價炒多高,那只是極少數有錢人的財產配置,只要針對豪宅在稅制上加重房屋稅、多課持有稅,讓富有者盡其社會責任,則此和一般庶民又有何關?

所以建議政府應該朝對持有豪宅或持有非自住房屋者加重「持有稅」方向修訂,非自住房地持有成本高,持有人持有成本加重,自然增加「拋售」意願,不會「惜售」,而奢侈稅只是加重「惜售」因素,延長年限無法治本,反造成「悶」經濟,所以說政府政策仍是沒有抓到重點。

(作者是東森房屋董事長)

經濟日報 王應傑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