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斯穎/新竹報導
新竹縣議員陳新源13日在縣政總質詢指出,縣內教育資源嚴重失衡,許多其他鄉鎮的家長特地遷戶口想讓孩子到竹北讀書,導致竹北總量管制學校搶破頭;教育處表示,縣府教育處針對各鄉鎮學校,加強軟硬體方面設施,也協助各校拍攝特色影片,讓家長更認識學校。
陳新源指出,以新埔鎮的人口統計來看,98年時0至4歲有1545人,但是到了10年後的108年,同樣一批人變成10到14歲,卻只剩990人,減少555人,絕大部份是搬家離開新埔或單純戶口遷出新埔,少掉的人口佔98年的36%,等於有超過三分之一在新埔出生的小孩,沒有在新埔讀國小或國中,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對新埔的學校不放心」。
教育處長楊郡慈表示,教育處針對各鄉鎮學校,已加強硬體和軟體設施。記者陳斯穎/攝影

陳新源也說,他曾私下拜託一位竹北總量管制學校的校長協助,統計隨機班級有登記家裡室內電話的學生,結果電話是588、589開頭的就有10幾名,這些學生可能因父母在竹北學校教書,所以取得在該校就讀的順位,但更有可能是單純遷戶口,實際還住在新埔家裡。
陳新源表示,孩子每天必須多花幾十分鐘通勤,令人心疼,縣府應該花大力氣在鄉下學校,讓家長可以放心,不用去竹北或新竹擠,而且竹北學校擠爆,學生空間小,專科教室、操場等都被壓縮,老師的教育品質和工作量也令人擔憂,縣府把鄉下學校建設好,才有助於解決竹北的問題。
教育處長楊郡慈表示,教育處針對各鄉鎮學校,已加強硬體和軟體設施,硬體方面,如文山國小、北平國小等,都有老舊校舍翻新,其他學校也有部份改建或加強耐震。
軟體方面,著力在提昇教師專業素養及能力,還有打造特色學校,如照東國小的吳濁流、霄裡溪,新埔國中的科技、職能探索等。另外,教育處近期協助各校拍攝特色影片,讓家長更認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