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林昱均/台北報導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0日舉辦中美貿易戰論壇。財政部副署長宋秀玲指出,外商或台商子公司只要在自由貿易港區從事貨物採購或運送,不論企業母國與我國是否有租稅協定,符合條件3%的貢獻度都將降為0%、免所得稅。
我國自2019年1月起實施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除了讓中美貿易戰受衝擊的台商可回台設廠,並提供水電人工地等「五缺」協助。另外,我國也提供自由貿易港區租稅優惠,只要企業在我國境內為準備或輔助性質,包括採購、輸入等,全部銷售貨物所得皆為免稅,運交境內外客戶也是免稅,不再以10%為限。
自由貿易港區免稅類別
宋秀玲表示,中國與美國分別為我國前兩大貿易夥伴國,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自然是相當深遠。據財政部統計,2017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390億美元、占我國貿易總額約24.11%,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國。
截至2018年11月,我國對陸投資金額約1,817億美元,在我國對外投資占比約57%、居各國之冠。而2017年台美貿易總額為671億美元,為我國第2大貿易夥伴國,占比約11.7%。
截至2018年11月止,我國對美投資額約173億美元,占我國對外投資比率約5%,居第三名,僅次於中國大陸與英屬BVI維京、開曼群島等。換言之,中美貿易戰影響的是我國總共35%比率以上的貿易,因此宋秀玲認為,舒緩台商回台投資、外商在台的貿易戰衝擊是我國關鍵。
除鼓勵台商回台的投資方案、資金回台方案外,財政部也配合經濟部發布自由貿易港區(FTZ)租稅優惠。FTZ條款2018年12月底三讀通過,只要是營利事業營運重心不在我國,那企業在自由貿易港區從事的採購、儲存等,銷售貨物所得都是免稅,適用期限最長至2021年底。而不符合免稅範圍,但也是在自由貿易港區之企業,仍可申請簡易利潤貢獻度公式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