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4

北市推社宅青創 遭批打假球

#北市 #社宅 #政策 #地方
聯合報記者林佳彣/綜合報導
 
北市全國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鼓勵青年提出社區回饋計畫,得以免抽籤入住社宅,成為種子住戶。議員批社宅政策「打假球」,計畫補助計算方式不合理,造成青創戶流失。都發局長王玉芬承諾,會落實青創戶10%比率,也會檢討戶數與補助金計算方式。
 
社宅青創計畫是符合入住資格的個人或團體,依專長提出具社會性、公共服務性的社區回饋計畫,得以免抽籤入住,規畫10%為青創戶,並提供計畫補助經費,陸續在松山區健康社宅、南港區東明社宅等10多處基地實施。
 
北市議員許淑華表示,健康社宅2018年開始的35戶,現在只剩17戶,近半數離開,興隆社宅則是從35戶流失剩23戶。她接獲許多青創戶陳情得知,他們不是不想住這邊,而是活動補助經費「戶數愈少、補助愈多,戶數愈多、補助愈少。」
 
她舉例,一個社區17戶青創戶,一年總補助經費20萬元,每戶平均1.17萬元,但戶數多的健康社宅,35戶30萬元,ㄧ戶連1萬都沒有。若以廣慈社宅D、E棟共50戶來看,一戶僅8千元,兩棟分開各25戶計算,每戶至少就有1萬元補助金。
 
許淑華認為,按青創戶數換算活動補助金方式不合理,就有18%青創戶因計畫未通過沒續住,竟由一般戶遞補,2019年至2022年健康、興隆與青年社宅共89戶青創戶,28戶離開均為一般戶遞補,未來還有21戶離開,近半數青創戶流失,未來恐無青創戶。
 
都發局表示,少部份青創戶因活動辦理不盡理想,未能通過年度檢核無法續住,多數青創戶在各社宅推多樣化活動,讓社宅不再是房子。目前正進行七社宅青創聯合徵選,徵選後,預計可遞補26戶青創戶進入各社宅。
 
都發局說,青創戶入住社宅後多以自身專長辦理活動,部份需要經費挹注,都發局每年編列相關經費,並透過經費審核,合理補助青創計畫推動,並滾動檢討經費是否足夠,還包含公共空間改造補助、公用資材補助都會滾動檢討。
 
聯合報 記者林佳彣/台北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