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
鹽水區昔稱月港,為天然內港,曾是台灣第四大城,大眾廟建於明永曆17年(西元1663年),廟前聚波亭比大眾廟建廟更早。
跟爸媽買房記得提出「這證明」!否則未來賣掉要補百萬稅🎍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 買房就要選對地段!「這裡」話題熱度正夯,搶先看>>
🏠成大第一排,千坪綠意宅,22-34坪搶先看>>
鹽水大眾廟見證地方發展。圖/聯合報記者謝進盛攝

廟方指出,明永曆年間,鄭成功部將何積善及范文章等,帶領大批移民入台,在聚波亭前開闢為貿易港,往返廈門等地船舶停靠,何積善等整修聚波亭,「聚波漁火」景色,地方流傳迄今。
廟內主祀的雷萬春是唐朝將領,安史之亂時,迎戰叛軍遭射中7箭挺立於城上怒斥叛軍,對方膽破倉促而退,雷英勇殉職,為後人祭拜。
早年鹽水往來大陸船隻,奉祀雷府千歲神尊,遇風浪險惡或海盜侵犯,傳說雷府千歲顯神威驚退海盜,感謝神恩,地方擇定每年農曆6月15日恭祝雷府千歲聖誕千秋。
大眾廟除了主祀雷府千歲,還有早年廟祝以麻將牌建造的小廟,供奉武財神,成為少見「廟中廟」,後殿土地公神像鬍鬚,傳出長度原本只到神像肚子,目前部分已長到神桌上,長出鬍鬚和原本鬍鬚顏色也不一樣,讓大眾廟傳說名聲更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