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國內新興電商平台眾多,供應商選擇平台上架因素不外是考量規模、成本,運費與行銷費用是占比重的項目,平台補貼力道也影響供應業者上架意願。
電商平台補貼力道也影響供應業者上架意願。(圖/擷取自蝦皮拍賣網站)
近期新加坡拍賣者蝦皮拍賣成立蝦皮商城,大推300萬元補貼行銷費用,要搶Pchome等業者的供應商。
商店街則在個人賣場五大項目免費後,推出店家專屬行動拍賣App,1.5億項商品可透過手機購買,追趕蝦皮,爭取有意行動購物的業者與行動購物消費者。
商店街表示,個人賣場免運活動推出半年,業績成長超過120倍,行動拍賣App服務上線後,也增加即時通訊軟體「私訊」功能,串接社群商務服務,加速業績成長。
當前流行「社群電商」,App是社群力量的延續,社群賣家用私訊功能可即時和買方互動,行動端的即時互動與溝通,是促進賣場持續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除了行動購物,商店街和蝦皮的運費補貼戰還在持續。
蝦皮原已提高免運門檻到199元,但為了搶市場,除了補貼行銷費用,繼續推出99元免運費政策;商店街也維持購物金額達99元、超商取貨免運門檻。
蝦皮拍賣行銷總監楊晨欣表示,蝦皮商城7月推出後,吸引了主要平台轉檯賣家,有八成賣家來自PChome等三大電商平台,其餘則來自品牌官網或拍賣賣家轉型等,台灣網路購物市場版圖正在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