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沈揮勝/南投報導
春末夏初苦旱,日月潭水位逐日下降,上月28日九蛙疊像上岸,6月3日水位降至745.35公尺,創下去年入冬來最低紀錄;所幸近半月來山區下了幾場大雨,蓄水率逐漸回穩,17日午後大雨,九蛙疊像更在18日端午節的清晨,重返水域!
「時局不靖、怎連九蛙都委屈,選在端午投水?」網友在通訊軟體網傳九蛙重回水域消息,並反映日月潭旅遊、觀光產業的尷尬現況。日月潭滿水位為748.48公尺,18日清晨為746.60公尺,九蛙露出6隻到6隻半之間,蓄水率為88.38%。雖媒體或民眾近幾年一直聚焦「九蛙疊像露出多少隻」當作關注水位話題;事實上就算降到九蛙全露,潭區蓄水量都還超過1億立方公尺、蓄水率也會在8成以上。近兩周來,潭區水位從3日745.35公尺最低點,每天以數公分或10多公分的速度穩定回升,蓄水率也從80.83%上升並逼近到9成。
日月潭九蛙疊像上月28日因水位下降砂洲浮出上了岸,18日端午節清晨,因水位回升又重回水域。有民眾稱「時局不靖、蛙受委屈、端午投水」。(沈揮勝攝)
17日傍晚,濁水溪上游的翠峰、奧萬大一帶,再下60多毫米的雨量,18日清晨7點潭區蓄水量1億1425萬立方公尺,足夠提供下游民生及灌溉用水2個月以上。
日月潭的水,另需提供明湖、明潭等抽蓄電廠,近午放流發電、深夜再抽回潭區;因此每天水位在清晨7點時達到最高,中午過後便降低。假若最近水位一直維持在746.5公尺上下,將反覆上演「清晨九蛙在水中、過午疊像上砂洲」的特殊戲碼。